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房奴』的出路在哪里?

yangguangbaodao 2010-12-13 17:07:28 (文/苏婧 郑玮娜 编辑/广舒) 总第065期 放大 缩小

《蜗居》以“房奴”等话题为切入点,讲述白领如蜗牛居无定所,拼命赚钱买房的故事,因道出了市井小民的卑微心声、中国人惯有的“地主情结”,以及都市人面临种种生活难题和诱惑时不同的选择,引 起社会强烈共鸣与反思。

“房奴”的现实悲歌

《蜗居》一剧描述来自乡下、有复旦大学高学历的女主角郭海萍和丈夫在大城市奋斗的心酸故事。郭海萍和丈夫在租来的小房子过了五年。为了买房,夫妻俩极尽节俭,连每月33元的交通费都想尽办法省下来;鸡蛋不舍得买,连吃包方便面都成了奢望;把孩子送回老家抚养,弄得孩子几乎不认识父母。为了房子,海萍夫妇背上了高利贷债务,妹妹海藻为了帮姐姐还高利贷,甚至走上“职业二奶”的道路。

“我就是同海萍一样的人”“我就同小贝一样活着”……身处房价高歌猛进的2009年,无论是购买首套住房的“刚需”,还是因生了孩子购买改善性住房的父母,房奴们对于这部电视剧可谓“心有戚戚焉”。

“里边的故事太真实了,让人无法回避,欲罢不能。”在北京漂泊的陈阳敏夫妻俩感慨地告诉记者。已经“奔三”的陈阳敏夫妻俩月收入不到8千元,每月除去伙食、房租、水电、交通费,剩余的钱根本不够抚养刚满1岁的孩子,只能将其放在海南老家由父母照看。北京朝阳区的漂亮楼盘,夫妻俩望了几年仍不可及,“租房多年,对房东忍气吞声,受尽委屈。想买房,看看每平米3万元的房价,我们的存款也许只够房子的一块瓷砖。海萍做房奴不幸,我们这些做不了房奴的更不幸。”

“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如果30年还完贷款,利息都滚出一套房子来了!”《蜗居》中这样的经典台词很多,而其最能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还是海萍的那段话,“每天一睁开眼,房贷六千、吃穿用住两千五、孩子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管理费三百四、煤气水电二百,我每天至少得进帐四百,这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一语道尽不少都市人的心酸煎熬。

海南一行政单位科员小张告诉记者,海口房价虽不如上海高,但均价也近5000元。小张买房的首付款是“啃老”得来的,他每月的工资扣掉房贷和其他开支,余钱不到500元。“为了供楼,我担心失业,害怕家人生病,不敢吸烟不敢喝酒,连别人请客吃饭都不敢去,怕还不起人情。”

网友“岁寒”说,在大城市中,如果不是本地人或者原先就有房的人,不啃老、不借钱、没外块,完全靠自己的工资买房,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蜗居》中主人公一波三折的买房奋斗史,真实反映了都市无房族的困惑和房奴的苦楚。

为了房子,我们要牺牲多少才算够?

房子、爱人和孩子,是一个家温馨的要素,但高房价将之化作一把辛酸泪。当有人质疑《蜗居》的台词“很黄很暴力”时,《重庆时报》一篇评论指出:凌厉的社会现实比台词更“露骨”。“我们的生活就被演绎在剧中,被揭露得一览无余。”网友“令狐的粉丝”说。

网友“叶子”之前也有一个像“小贝”那样疼她,一心想和她过小日子的男友,相恋七年却以分手收场。原因很现实:对方买不起车子房子。“叶子”说自己虽然不会为了生活成为“小三”,但完全可以体会“海藻”的心态。虽然大部分网友都批判“海藻”太物质,但也纷纷举出了身边不少情侣迫于生活压力而分手的例子。

“‘好工作不如好爸爸’、‘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大学四年这些话我听了无数遍,工作后更是体会深刻”。海口白领张晓美告诉记者,海口楼市今年回暖后房价急升,由于父母攒的几十年积蓄都不够做首付款,自己只好拼命工作,整天累得苦哈哈,脾气也越来越坏,与朋友日渐疏远。不但如此,原本只想“为感情结婚”的她还重定了择偶目标:嫁个有钱人。“我知道靠别人解决问题的心态很浮躁、急功近利,但没有房子我父母心里不踏实,月薪1千多元的我要追赶房价太难了!”

这些充满焦虑的话,从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嘴里说出来,难免让人心惊。为了房子,我们要牺牲什么,牺牲多少才算够?

饰演“海藻”的演员李念受访时说:“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正在走‘海藻’的路。其实海藻是一个‘警示灯’,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些警告和启示。特别是正在经历人生抉择的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因为一时的诱惑而将自己的人生葬送。”

《蜗居》导演滕华涛指出,“《蜗居》表面上讲的是房子,但实际上房子只是一个符号,代表了物质方面的诱惑。很多人都觉得妹妹海藻的命运太惨,认为如果不这样就会怎样,其实都是价值观的模糊,他们没有想明白当你一旦走上这条路,那个结果已经是注定的。”

网友“jiangjun32”也持相同看法,认为真正让剧中人物灭亡的是每个人被房子引发出来的强大欲望。“这些欲望使得这些人步步走向深渊却无法回头。当惨剧发生后,我们才更深刻地理解了那句老话:知足常乐,平淡是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