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探秘洋垃圾服装背后的利益链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8 (编辑:广舒) 总第064期 放大 缩小

近日,广东省政府在陆丰市碣石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整治非法经营走私洋垃圾旧服装专项行动。实际上,陆丰当地的整治行动在这之前就已经展开了,重拳出击之下,碣石镇猖獗的倒卖洋垃圾服装产业是否能够根除呢?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数十吨“洋垃圾”服装付之一炬,泛滥情况基本得到遏制

左图是广东陆丰市9部门10月22号联合行动,在碣石镇新饶社区的一处空地上,焚烧收缴的洋垃圾服装,数十吨通过走私入境的旧服装被付之一炬,熊熊大火持续燃烧了将近一个小时,大量衣物燃烧形成的烟雾也高达数十米。

广东省汕尾市副市长陈样新说:“最近以来,媒体报道了碣石地区非法经营旧服装的情况后,作为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整顿,力度是很大的。”

10月22号下午1点半左右,汕尾下辖的陆丰市共组织出动了打私、公安、海关、武警边防、工商、环保等9个部门,动用了6部挖掘机、3部消防车和5部宣传车,对碣石镇的洋垃圾服装窝点进行清理,整治的重点地区是新饶社区三家村等地。在清理旧服装经营门店时,执法人员与当地群众一道,利用铁锨、撬杠等工具,逐门逐户对非法门店进行地毯式清查。陈样新表示,这次对旧服装地下门店储存点的清查,共清理储存点220多家,铲除遗留的旧服装非法经营棚299家,收缴了旧服装1930多捆。

为了保证清理工作顺利完成,当地政府还动用了非常规的执法力量。清理队伍由公安和武警边防队员组成,共400多人,所有队员都头戴钢盔、身穿防护服,有的队员还穿着防暴服、手持盾牌和武警专用的应急棍,再加上工商、城管等部门,这次行动的执法人员超过了800人。然而当地的执法机关告诉记者,即便是这么庞大的执法力量,在清理洋垃圾服装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陈样新说:“当时在一个新饶村的地方,此村的人数是1千来户,五千多人,在拆的时候,涉及他们个人的利益比较大一点,就变成(车头)要出来堵路。”

 在政府执法部门实施清理的时候,执法队伍和村民僵持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得知整治活动陷入困境之后,陆丰市委书记陈增新、市长杨来发迅速赶到现场,指挥清理行动并对村民进行教育、说服工作,一直到了下午5点左右,清理队伍和掘土机才开进三家村加工走私旧服装的窝点。随着掘土机铲斗上下翻飞,曾经遍布新饶一带、堆满了洋垃圾服装的大型铁皮房纷纷在隆隆声中倒下。陈样新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十多天里,陆丰一共收缴走私旧服装3000多捆,共计300多吨,对用作非法窝点的违章建筑物拆除面积也高达1万平方米,当地洋垃圾服装泛滥的情况基本得到遏制。

看到那些当做仓库的铁皮屋被铲掉,一捆捆洋垃圾服装付之一炬,记者也感到很骄傲,希望通过揭开碣石镇的这块伤疤,能够让洋垃圾服装从此远离大家。

但是记者也注意到,即使这么多公安武警全副武装地进入碣石镇,他们在执法过程中,依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整治行动甚至还一度陷入困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碣石镇倒卖洋垃圾服装绝不仅仅是个别交易窝点的行为,而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毒瘤。那么,在整治行动之前,碣石镇倒卖洋垃圾产业又到底猖獗到什么程度?

碣石村民都是见不得光的产业链中的一环?

这是记者在此次整治前于碣石镇看到的景象,在三家村等地的大街小巷里密密麻麻的开满了店铺,而每家店铺里经营的都是旧衣服。有的店正在对大捆的衣服进行拆包,有的正在对旧衣服进行抛光和熨烫,还有的店里挂着已经处理完毕的衣服,当做样品展示给客户。而在这些狭窄的巷子里,还有一辆接一辆的两轮和三轮摩托在来回穿梭,源源不断地将满车的旧衣服运到自己的店里去。陆丰碣石镇俨然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洋垃圾服装集散地。在村口,还有很多骑着摩托车的人在热情地招徕生意。

碣石本地大大小小的各级中间商对服装进行处理和分销,然后卖到全国各地前来进货的商户手中,最终流向市场。这些旧衣服中有很多最后堂而皇之地被当做新衣服出售。

“河南、湖北、东北,大部分各个省都在我这里拿货,拿很多,省的话就像浙江、福建、湖南那些,基本上哪个省都有过来买的。”

由于大量村民的参与,很多碣石镇的村民都成了这个见不得光的生意上的产业链中的一环。这种专业分工,保护这种非法买卖的做法逐渐滋生了一股黑恶势力。记者在碣石暗访的时候,就发现在每一处洋垃圾服装的卸货点都有专人在站岗放哨,一旦有陌生人接近,就会立即引起对方的警觉,一旦有人威胁到这种非法生意,立刻就有专门负责看场子的人前来阻挠。

据知情者介绍,在碣石镇,从事洋垃圾服装加工和销售的商户有几千家,每年卖出去的旧衣服有上亿件,曾经做过这种生意的小张告诉记者,在生意红火的时候,卖家的收入极为可观:“你看成本那么低,一件都几块钱能卖到十多块,外省(进货)多的话,一个月大概就是有十多万二十万可以赚。”

碣石镇在倒卖洋垃圾服装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碣石镇倒卖洋垃圾服装的几个特点:成本低、利润高、数量多、规模大,还有就是分工细致,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人专门把守,整个镇子就像一条倒卖分销洋垃圾服装的流水线,一刻不停地在运转。

但是,在倒卖洋垃圾服装的整条产业链条上,记者所看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谜底需要揭开。这些数量惊人的洋垃圾服装在境外是如何组织起货源的?它们又是如何躲过海关、边防的监管,源源不断流入碣石镇的?随着整治行动展开,这些地下通道也逐渐浮出水面了。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在汕尾市政府的组织下,全市共出动了执勤人员2000多名次、车辆400多辆次、缉私艇40多条次,并在多条出入碣石的公路路口,对过往车辆进行查验。截止10月26号,当地共抓获涉嫌运输走私旧服装的车辆12辆。记者在汕头海关驻陆丰办事处采访了查获其中一辆货车的缉私局工作人员。

汕尾海关缉私分局副局长梁楚湘:“查获的地点是在深汕高速公路陆丰服务区,检查到一辆货车时,发现此车的密封非常紧,一点缝隙都没有,然后我们把货箱打开就发现这个是旧服装。”

然而,当记者随后采访货车司机时,他却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车上装载的是走私的旧服装。“我一开始装时候,都知道是烂布,我们也不知是什么东西,就知道是烂布。”司机告诉记者,货是在广西的东兴装车的,装货的地方在一个山沟里,无论是地点的选择和对方的人员都显得非常神秘。“我们车进去时,他一车一车的小车拉上来的,我们也不知道货从哪来的。”对于记者关于“货主是谁”的提问,货车司机仍然说其不清楚:“我们也认不得,全部都是通电话,他打电话给我们去装货,我们去装了,我们也不知道货主是谁。”

在陆丰市公安局看守所,记者见到了另外一个车辆被查扣的司机。他告诉记者,他拉的货物同样来自广西东兴,但他也不清楚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而在司机随身携带的单据中,记者发现,提货单上货物名称一栏写的是废旧布条。随后,记者见到了这辆被查扣的货车,打开封布之后,可以看到车上装满了每件重达200多斤的大包,整车货物的总重量高达32吨,而且每包衣服都包裹的非常严密,公安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了其中一个包裹。

而在被拘留的货车司机那里,记者又发现了一张税单,税单上的出货方是广西东兴一家公司,就这样,这批旧服装以废旧布条的名义顺利地拿到了完税单据,并大摇大摆地跋涉1000多公里,从广西东兴一路运到了广东陆丰的碣石镇。

广东省人民政府打私办副主任孟军说:“洋垃圾的根源可以说,一个是在香港,一个是在越南,越南应该是一个跳板,利用边贸(中越边境)有些没有设关的地区从海上偷运过来的比较多一些。”

汕头海关副关长、缉私局局长李军告诉记者,洋垃圾服装进入我国境内的渠道有三种,分别是海上偷运、从非设关地偷卸和夹藏,目前从非设关地偷卸已经成为最为主要的一种渠道。李军说:“有一些属于滩涂的,一些没有设海关监管的场所都属于是这种非设关的一些码头或者滩涂情况,海上偷运我认为主要是一个便利,再一个非设关地点比较多,点多分散,容易闯关。”

如果不是查获了这些货车,从司机身上找到线索,恐怕外人很难想象,陆丰碣石镇的洋垃圾服装竟然大量来自几百公里外的广西东兴。不过,从广西入境的洋垃圾服装,最后都会跨省运到碣石镇,也给我们透露出一个信息,碣石镇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洋垃圾服装集散中心。那么,倒卖经销洋垃圾服装的网络上,碣石镇到底占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里的灰色产业又是怎么形成的?

#p#副标题#e#

碣石镇倒卖洋垃圾服装屡禁不绝的背后是经济原因?

为了清除倒卖洋垃圾服装的窝点,广东省确定专项行动有几个重点,一是集中清理整治,二是严打海上偷运,三是开展大范围查堵,四是深挖团伙,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应该说,整治的深度和广度都前所未有。

但如果翻开碣石镇的历史,就会发现,在过去十几年中,类似的大规模打击走私、打击倒卖洋垃圾服装的行动在当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可这里的灰色经济却一直难以根除,反倒形成了更专业、更隐蔽、更庞大的利益链条。当地的非法经营活动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一次次打击,还不能根除这些毒瘤呢?

1998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指出,要彻底解决某地摩托车零配件市场走私的问题,而这个地方正是碣石镇。朱镕基作出上述表态后,汕尾市迅速作出部署,成立专项斗争小组,10月底,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共抽调1100多名干部,由汕尾市主要领导挂帅,设立5个工作组,组织取缔碣石摩托车市场的专项行动,端掉走私窝点19个,收缴非法组装摩托车3000多辆及零配件近40吨。然而时隔11年,碣石镇走私旧服装的泛滥再次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为什么又是碣石呢?

作为汕尾市分管打私工作的副市长,陈样新也一直在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碣石镇的洋垃圾屡禁不绝。他认为,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原因。碣石镇是陆丰三大镇之一,因渔业和圣诞品加工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对于一个拥有33万人口的大镇来说,仅能解决部分当地人就业的加工企业显得杯水车薪。

陈样新说:“根据碣石地区实际情况来说,要引导当地群众走正道,积极的发挥地方办企业的实力,真正在于拓宽我们的就业渠道,若不拓宽就业渠道来说,那这些人往哪里去?”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汕尾和陆丰市政府正在想办法进一步发展碣石镇的旅游业和渔业深加工,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招商,希望能把一些规模较大的服装企业吸引到碣石,解决当地百姓的生计问题。“如果不引导他们走正道,不引导办企业,那这些群众生活没有出路的时候,我们要解决根治的问题就解决不了。”陈样新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碣石镇倒卖洋垃圾服装屡禁不绝的背后,和当地经济以及就业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个地方不能找到经济增长点,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恐怕很难担保,在这次打击行动结束之后,不会再有人重新捡起洋垃圾服装,继续从事灰色买卖。

除了碣石镇当地的经济原因之外,在记者的这次调查当中,也发现相关政府部门在整治洋垃圾服装的时候,既有职能程序上的疏漏,也有法律法规上的空白。这给整治洋垃圾服装带来了哪些问题呢?

制度漏洞,彻底封堵“洋垃圾”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其实在媒体对碣石的洋垃圾服装予以广泛关注之后,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治,不仅加大了陆路的查验力度,同时也加强了海上控制,多次动用公安边防、海警船只在碣石附近海域巡逻。

汕尾市公安边防支队副支队长陈辉杰说:“在上级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加强了海上的巡逻密度,加强布控,对海上的辖区里的重点部位,靠点、码头进行抛锚,确保我们这个边防辖区高度稳定。”

但在广东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仅仅是打击洋垃圾服装一件事情,就牵涉到打私、公安、海关、武警边防、工商、环保、质检、建设、国土9个部门,虽然各部门间分工不同,各自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操作上,尤其是在涉及不同省份间协作时,难免会出现协调方面的困难。

陈样新告诉记者:“有困难,我们本市里面就好解决,那么对我们控制不住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边沿地区边沿省份,它们是从香港运到越南,越南再通过广西运到这里,我们难度大就是外地的根源我们没有治。”

不仅如此,作为洋垃圾走私事件的主要责任方之一,海关的工作也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记者了解到,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H986并非每个海关都有配备,在没有配备这种设备的海关,工作人员就要依靠人工查验,而这种查验是基于风险管理上的抽查,再加上一些报关公司的私下操作,疏漏在所难免。

汕头海关副关长李军说:“今年总署是下了明文,要求是有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的海关要进行100%的查验,没有大型设备检查海关要求开箱进行人工做到100%的查验,那么在这种情况,我认为在监管这个环节,也不可避免有一种伪报。伪报和夹藏导致了入境的废物和一些洋垃圾。”

另一方面,我国与洋垃圾服装有关的法律法规也存在一些空白,首先就是洋垃圾服装的认定问题。对于已经打包完毕的走私旧服装,由于重量一般都在100公斤左右,打私部门很容易作出判断,但对于已经流入市场的旧服装,认定起来就很困难了。

广东省人民政府打私办副主任孟军说:“如果是流入到市场去了,尤其家庭作坊式的,就比较难以处理,因为在一个档口摆几件旧服装,你很难认定它是走私旧服装,你只能说是它旧服装,而其次你也可以说它是洋垃圾,但是你说去没收它,法律依据不足。”

而在治理走私旧服装的过程中,打私、工商等部门又遭遇了另外一种尴尬,那就是在公路上设卡查验过往车辆,与广东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的有关规定相冲突。陈样新说:“在路上我们也不敢设卡,为什么不敢设卡,因为设卡必须要省政府批准,而批准是有一定难度的。”

更令人头疼的可能还是与临近省份之间的协调,截止今天,距离广东省分管打私工作的副省长李容根作出坚决打击走私旧服装的批示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了,海关广东分署也表示正在积极与广西、香港等地进行沟通,了解走私旧服装的源头和走私渠道,但都还没收到明确的回复。距离摸清洋垃圾服装的来龙去脉,并制定一套完整的打击措施,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链接

洋垃圾的产业链

货源: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走私,另一个是香港有专门的公司从国外进货,再通过海运或陆路转运到内地。

销售:取得货源后,碣石本地大大小小的各级中间商开始对服装进行分销,卖到全国各地。

洋垃圾的规制链

限制货源:2002年,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禁止进口货物目录》,其中明确提到,禁止废旧家电和旧衣物的进口。

禁止销售:对于洋垃圾服装,碣石镇政府先后,组织了10次大的行动和86次专项行动,其中今年7月份以来就组织两次大规模行动,共收缴旧服装1400捆、约120吨。

洋垃圾服装产业链,让那些倒卖洋垃圾的人有利可图,可是却污染我们的环境,危害我们的健康。多年来洋垃圾屡禁不止,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当前规制链的不足!洋垃圾服装产业链的规制,这不只是政府的责任,还是我们每个民众的责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