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深圳敲响老龄化警钟『银发浪潮』如何在年轻城市养老

gangaotai 2010-12-13 17:07:28 □本刊记者/王云伟 总第060期 放大 缩小

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43亿,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俄罗斯全国总人数。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老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人口最多的国 家。面对这样的之最,我们不可避免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体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老年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养老方式已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比目前法、德、意、日、英5国人口总数还多。”有关专家认为,给老年人更多养老关爱,已迫在眉睫。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曾经以城市人口平均年龄27岁而成为全国甚至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深圳人也曾经以自己的城市因为年轻最具活力而自豪。时光荏苒,谁成想曾经年轻的城市,现在也遇到了老人的问题。将近30年的特区生涯,当年的第一批拓荒牛,现在已经是双鬓染白的老黄牛了,仅这样的一批人就有13万之多。此外,深圳的城市生活一天天地走向成熟,每年都有些内地的老人,像候鸟一样来深圳儿子家女儿家走一走看一看,其中一些老人喜欢上了深圳的四季如春、习惯了广东的早茶海鲜,就不走了。新一代的“银发浪潮”将如何在深圳这个年轻城市养老?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记者做了专题调查。

“拓荒牛”大批退休让深圳遭遇“老”问题

60多岁的退休教师沈玉琴算是上世纪80年代初来深圳的拓荒牛,她从没想过,会在养老问题上遭遇如此难题。几年前,当她从执教近20年的深圳教坛上退休时,她觉得一身轻松,卸下了为深圳培养建设栋梁的重担,快乐的退休生活正等着她和老伴,她的人生将进入第二个春天。

但是,老伴的猝然去世,今年春节的一场脑部疾病却打碎了她美好的“夕阳梦”。病后初愈的沈老师开始重新考虑她余生的养老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她认为住进养老院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如果空巢独居,她将面临着脑部疾病一旦复发,无人及时将她送入医院救治的风险。然而,当她去深圳各个养老院申请时,却意外地发现,深圳的养老院居然个个都爆满,在她的前面还有1000多个老人在排队等候入住。

像沈老师这样的“拓荒牛”为何会住不进深圳的养老院?

一直对养老问题非常关注的深圳市政协常委廖建新认为,这是深圳人口增长的特殊性决定的。深圳特区建设初期,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是在一个短时期集中来深圳的。他从市统计局查到一份资料,发现1980年到1985年是深圳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连续5年,深圳人口居然每年都以翻番的速度递增。经过30年的发展,当初年富力强的创业者,如今都几乎在同一时期步入退休年龄。

“拓荒牛们”在同一个时间段大批退休,让深圳的户籍老年人口迅速增长。数据表明,在不到10年的时间,深圳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数量增加了70%。从2000年底的7.61万迅速攀升为2005年的9.9万人。截至去年,全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已经超过13万人。

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猝不及防地遭遇到了“老”问题,“入养老院难”成为继上学难、看病难之后的又一大难题。

“候鸟老人”随子女“南飞”加入深圳养老大军

据了解,和几乎同时步入退休年龄的“老拓荒牛”队伍相比,随子女“南飞”深圳的候鸟老人的队伍更加庞大。在罗湖、福田等福利中心长长的等候入住的老人队伍中,记者看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非户籍老人。#p#副标题#e#

80多岁的曹老太就是其中的一个。1985年,女儿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来深圳工作,站稳脚跟后就孝顺地将她从老家重庆接到深圳生活。如今女儿已经退休,身体不太好,三天两头到医院去看 病。曹老太看着年近花甲的女儿越来越力不从心,就主动提出到养老院去住。好不容易做通女儿的工作,可让女儿到罗湖、福田、南山几个养老院跑了一圈,得到的回答都是,没床位,排队等。去的次数多了,一位养老院的工作人员私下好心提醒她女儿:你母亲不是深户,生活又能自理,这种情况,基本是没什么指望能很快安排的。

等了一年多没有结果,曹老太无奈之下,只好回重庆老家和儿子住在一起。临走的时候,曹老太特别恋恋不舍,因为她早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深圳的生活。

一封宝安龙华社区的候鸟老人周权贵写给本刊的信,道出了深圳40万非户籍老人很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扶持子女、哺育孙辈、支援深圳的发展而来。但在深圳生活、养老,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有很多困惑和问题。”在信中,周权贵老人列举了候鸟老人面临的许多共同烦恼。有医保在全国各城市不互通带来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相对较低的内地退休金无法应对深圳高房价、高消费带来的生活压力,有非户籍老人无法享受深圳的很多敬老政策等问题。

他在信中说,深圳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希望深圳能尽早采取措施,解决如此多的候鸟老人在深圳养老带来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帮助深圳的建设者们解决后顾之忧。

“入养老院难”敲响深圳老龄化警钟

“拓荒牛”几乎同时步入退休队伍,随子女“南飞”的养老大军越来越大,这两大特殊因素让深圳老年人口的增加大大超过了预期,深圳似乎提前迎来了“银发浪潮”。

翻阅深圳市2001年前出台的《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记者看到,这一规划预计深圳户籍老人将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数量会达到12.75万人。可是,去年的人口统计表明,深圳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数量已经超过了13万,和预期相比整整提前了6年。专家预计,到2010年,全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将增加到20万以上,再加上超过60万的非户籍老人,深圳的老人数量可能会超过80万。

深圳迈向老龄化的速度会不会创造出另一个“深圳速度”?深圳是否做好了迎接“银发浪潮”的准备?

“深圳必须改变因为‘年轻城市’带来的对养老问题认识不足的误区。从现在开始,高度重视,未雨绸缪,从规划做起,投入更多财力、物力和人力,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传统,又能适应深圳城市家庭特点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在深圳市政协前不久召开的以“养老”为主题的专题议政会上,市政协常委廖建新和许多市政协委员一起大声疾呼。

家庭赡养依然是首选

据记者了解,“和子女住在一起”这种家庭赡养的模式依然是深圳老人和年轻人的首选。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老人现在就是“与子女住在一起养老”,有超过20%受访的老人属于空巢独居,但其中15%的家庭和子女住得并不太远。56%的受访老人认为“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儿女应该负起养老的责任,但也有12%的受访老人更愿意老两口互相照顾。在深圳的年轻人中,调查发现,有76%的受访子女表示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赡养,因为“要尊重老人的想法”。

虽然传统的养老模式就是家庭赡养,但调查发现,深圳的很多家庭老人和子女相处矛盾不少,要做到“其乐融融”很不容易。和子女一起生活,有不少受访老人认为“与子女沟通不畅,并不开心”。70岁的李奶奶告诉记者,“跟家人生活在一起,好像挺热闹,但有时觉得很孤独很不开心,主要是和子女的共同话题太少,我喜欢谈过去的生活,可子女一听就烦。”43岁的朱先生提起这个话题也非常感慨:“老话说得对,在媳妇和母亲之间,儿子就是要受‘夹板气’,我老婆和我妈因为沟通不好,双方产生很多矛盾,结果我就只能不断地左右沟通,搞得家里的感觉一点也不温馨,有时甚至有逃离家庭的冲动。”

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现状,让家庭赡养越来越成为很多家庭不能承受的重负。深圳市政协委员廖建新说,全市有子女的育龄夫妇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占80%以上,如果这些独生子女未来结婚后,可能会出现一对25岁的年轻夫妇在抚养一个孩子的同时,还要赡养4位50岁、8位75岁的长辈的可能,这显然是家庭赡养难以负荷的压力。#p#副标题#e#

进养老院渐成养老新趋势

深圳越来越多的老人渐渐冲破传统习俗,在养老观念上有了突破,愿意走进养老机构颐养天年。在调查中,有6%的受访者表示看到或听说周边有邻居和朋友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去养老,9%的受 访老人表示愿意进养老院养老。65岁的丁阿姨来深圳照顾孙子已有6年了,但她认为将来最好能进养老院养老,“我老家没亲人了,只能在深圳养老。现在我还能动,能帮着孩子做做家务,照看孙子,减轻孩子的负担。可等我老了、动不了,或生了病,什么也不能干,他们那么忙,也照顾不了我,对他们只能是个拖累,自己生活得也不开心。最好还是能找个养老院,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医生照顾,一群老人在一起聊聊天,心情会好一点。”

养老最担心看病难看病贵

在深圳养老最担心什么?调查发现,看病难、看病贵成为横在深圳人养老道路上的第一座“大山”。有37.5%的受访子女和32.5%的受访老人表示担心深圳的医疗费用太高,有44.7%的受访年轻人和32.7%的受访老人觉得在深圳看病不太方便。

医疗保险在各个城市不能互通报销让医疗费用问题雪上加霜。67岁的金女士在调查中告诉记者,由于在深圳无法通用外地的医保卡,所以特别怕在深圳生病,一上医院动辄上千元,一住院就更不得了。她希望医疗保险能够全国统筹,同时也希望深圳尽快实施子女的社保卡和老人之间的通用。

“深圳养老成本太高”成为深圳人担心的第二大养老问题。有21.9%的受访老人和15.6%的受访年轻人担心养老金不够生活。在选择不在深圳养老的人中,有61.9%的受访年轻人和34.3%的老年人的原因是“深圳养老成本高”。

让居家养老政策惠及更多老人

据了解,深圳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推广居家养老服务能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居家养老中遇到的问题,由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方面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将传统上由家庭子女承担的生活照料等一部分内容剥离出来,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来承担。

目前,深圳市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人每人每月能从政府拿到200元、300元、500元不等数额的补贴,再从服务机构购买上述各种养老服务。

深圳一所公办养老院的负责人从事机构养老事业多年,非常熟悉老人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最适合老年人的需求,他们不用离开自己的家和熟悉的环境,维持原来的生活习惯和规律,而且因为政府的补助,老人又不增加额外的开支,无论从政府还是从个人来说,都是最经济实惠的养老方式。这也是目前西方福利国家的主要养老方式之一。”

“享受居家养老的老人以户籍老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为重点,仍有大部分老人不能享受此项待遇,难以满足广大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应该让政府的关怀和居家养老政策惠及更多老人。尤其是那些与残疾子女共同居住的困难老人,应进一步放宽对他们享受补助的年龄要求。”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老人日托中心”将破解系列难题

记者了解到,罗湖区德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深圳目前该领域内服务老人最多的,已达1300多位老人,也是此行业内的佼佼者。在黄贝街道碧波社区的区统建楼三楼,德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筹划的“老人日托中心”将有效破解居家养老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难题。#p#副标题#e#

“居家养老的老人白天可以到日托中心来,这里有娱乐区、保健区、学习培训区、活动区、诊疗区……还能提供配餐服务。如果老人行动不便,我们还可以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但我们更看重的还是给老人提供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和平台。我们定期请老师教授绘画、书法,请专家来开养生讲座、法律讲座。平时组织老人排练节目,自娱自乐。希望能帮助老人找到自己的生活圈子、有 新的生活内容,这样,他们才能越活越健康,越活越带劲。”中心的负责人彭新发主任介绍,如今,这个400平方米的“老人日托中心”已经装修完毕,规模可观。

虽然中心还未投入使用,但一些早期知晓的老人经常会来电询问何时正式启用。“有一位住在桂园街道的杨伯伯来了好几次电话,说他宁愿天天坐公交车也要来这里找找乐子。”

其实,如何满足居家养老老人的精神需求和专业需求,香港已经做了成功的探索,彭主任专程到香港做了调研:“香港九龙塘的一个长者日托中心非常受老人欢迎。一些老人每天都要坐近两小时的公车过来,就像上下班一样,大家在一起,拉弦、打鼓、打牌,为的就是找老朋友一起聊聊天。”

目前,对居家养老的不足之外,许多政协委员都纷纷提建议,建议政府大力整合现有的街道和社区资源,加强配套设施服务,完善老人日托、老人文体娱乐等相关机构和设施,进一步丰富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内涵,使老人真正能在家里及附近区域便享受到所需要的服务,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乐”。

“两个场所”都要让老人快乐

老年生活,家庭是第一活动场所,社区包括养老院是第二活动场所。两个场所的精神供给的多少,决定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的高低。

“儿女要懂得老人的心理需求,学会观察老人的心理活动。”深圳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仁刚博士表示,老人有特殊的心理需求,主要有:

遗产心理——这种遗产不是财产,而是子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传统的香火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但是在深圳,年轻人要么不结婚,要么过于晚婚晚育,让老人抱不上孙子,老人当然不快乐。

落叶归根心理——来深养老的老人,总是觉得老家自在,想回老家,却又离不开在深的儿女;在深圳退休的老人,也想回老家养老,但是老家已经不是那个老家,物是人非,弄得两处徘徊,“无根可归”。

刘仁刚指出,在这些心理作用下,老人会时不时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和奇怪的行为,儿女们要好好思考一下深圳特色下的老人心理,不要轻易否定、责备老人的不良情绪和不当行为,多一些细心的观察,多一些耐心的沟通,老人就会多一些轻松,多一些幸福。

“让老年人真正幸福起来,仅靠家庭是不够的。”市政协委员张伟建表示,政府和社区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要兴建适合老年人居住和活动的活动中心,社区要建立一些老年人自娱自乐的组织,还可以培育社区和义工队伍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等等,从而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尊老敬老爱老的和谐氛围。

编后语:

关注今天的老人,就是关注自己的明天

 老人多了,说明我们这个城市的健康水平高、生活质量高,老人们愿意在深圳安享晚年。但是,老人多了,自然也有关于养老的诸多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尤其是深圳这个一直以年轻为特征的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在解决老人的问题上做好准备,这对深圳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新问题。

年轻,跑在路上,有时候会忽略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我们这座城市最初的拓荒牛,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扶助我们成长、奠定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基础。今天的每一步成功,都与父母的教导有关、前辈的奉献有关,今天深圳这座城市的辉煌,都与最初这座城市的建设者有关。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可以不“孝顺”,而有千万个理由,描绘夕阳无限好的图画。

“反哺”,应该是从现在起就要做好的事,一个成熟的深圳,不再是愣头愣脑的小伙子,要考虑的问题必须全面起来,充分理解身上的担子和责任。谁的家里没有老人呢?老人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更何况有一天我们也会随着岁月一起老去,也会面临同样的困窘。关注与关心今天的老人,最终也是关注关心明天的自己。

生活的质量,不仅仅是年轻人的梦想得到支持,还有这个城市里的所有的人都能得到郑重地善待,都能有诗意的安居。幸福是个综合的感觉,其实对年轻人来说,家里的老人如果不开心,他们的心情也不会太好,而一家人都快乐,他们就会后顾无忧,干劲十足。

凡事就怕想不到、想得少,如果想到了、想多了,那么做起来就不会那么难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心去想,办法总会有的。我想,幸福的晚年、晚年的幸福是可以期待的,当然,越快越好,这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努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