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魔道之争』期盼法律亮剑

yangguangyule 2010-12-13 17:07:28 总第054期 放大 缩小

每年高考结束后,总会爆出高考舞弊的惊天内幕。山东曹县、广东电白、甘肃天水、湖南耒阳,今年轮到吉林松原。高考舞弊不只在松原疯狂,在吉林省九台市,当地学生使用耳机等电子设备作弊现象非常严重,而在吉林省农安县,监考老师甚至遭到当地学生家长的围攻殴打……

可以说,自有考试起,作弊与反作弊,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魔道之争”。

从近年已经查处的高考作弊案件看,考试作弊手段日益多样化,考生作弊已经不是以往的夹带答案进考场,而是由外面的人通过现代通讯工具直接传送答案,甚至出现了组织严密的作弊中介。为应对高考中不断升级的高科技作弊趋势,教育部门的反作弊手段也在不断升级:人工监考、指纹验证、电子眼……可以说,当代考试的反作弊,已经是一场尖端高科技较量。据统计,全国各地在防高考作弊上的资金投入每年将近十亿元。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反作弊技术往往滞后于作弊技术。

高考作弊行为绝非凭空产生,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其中,法制的不健全当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高考群体性作弊案,虽然参与作弊的当事人都受到了严厉处罚,但由于我国缺乏对考试的立法、作弊成本过低等原因,一些人仍频频铤而走险。

 对此,专家呼吁,“必须在法律上、法规上和制度上分层明确规定,对违禁行为的判定、处罚及其实施,以及相应的法制程序,使针对作弊者和参与作弊人员的处罚有法可依。同时对作弊的处理要快、严、准,以对潜在的作弊者形成威慑。”

值得欣喜的是,教育部考试法立法工作小组已于今年初将考试法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依照草案,一些考试过程中的违纪作弊、徇私舞弊行为将被视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一些团体性的恶性舞弊事件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最高可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除完善法律外,提高诚信,提高社会整个道德标准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用高科技手段防止作弊,可以治标,但不能治本。只有整个社会的“考德”提升了,高考才有希望是真正的诚信高考,高考作弊才能真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本刊编辑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