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央视主持人方静人生的三大转折

yangguangshixian 2010-12-13 17:07:28 本刊综合稿件 总第054期 放大 缩小

她有可能成为一个歌星,有可能成为一名翻译或外交家,甚至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播音员,但是在三次转身之后,她成了现在的自己——一名新闻主持人。

不做演员做学生

每天,方静都能收到很多的观众来信,这其中有赞扬、有激励,有人甚至直接在信件中表达爱慕。“在现在的《焦点访谈》节目里,方静的脸已经成为最有特点的一个符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认为,“主持人需要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需要符合栏目的定位,也是彰显主持个性的必需。”

在1970年代,方静是整个北京城家喻户晓的童星。从四岁左右,她就像模像样地捏着兰花指唱《白毛女》、《南泥湾》,她也成为那个年代北京胡同里茶余饭后最津津有味的谈资。

“那时候我每天的演出安排得满满的,从剧场到广播电台,每天就是唱啊唱的,北京人要是看场演出,演员里一准儿有我。”那感觉就像是现在电视台里播放的脑白金广告,除非你不开电视,否则非窜进眼帘不成。虽然那时候电视还不普及,但方静楞是凭借精彩而频繁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注意。

 前国家主席李先念看了方静的演出,大为惊叹,特意对着名歌唱家郭兰英说了方静的情况。“民歌要后继有人啊。”李先念说。

时隔不久,郭兰英专程来到方静家,主动要求收她为弟子。“那时候她的嗓音条件特别好,音域也很宽,可以很轻松地唱到高C。”已经70高龄的郭兰英回忆说。在那个年代,郭兰英是中国乐坛独一无二的“老大”,“老大”主动跑到学生家里收徒,方静的名头由此可见一斑。

“她跟我学了近两年吧,如果坚持走下来,我还是很看好她的。”郭兰英这样评价方静。不过6岁的时候,在母亲的坚持下,方静离开了舞台。和很多学龄的孩子一样,她也进入一所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对于方静的选择,郭兰英至今还感觉有些遗憾。“假如让我预测,我觉得如果她一直走下去,未来应该是一条星光灿烂的路。”

不过方静却很感谢母亲。“我觉得母亲很有远见,她让女儿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是正确的。”

放弃北外去北广

因为入学前的“显赫名声”,在别的孩子学习、游戏时,方静总是被安排去演出。“虽然有掌声有喝彩,我却觉得不快乐。童年应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但我与其他同龄人几乎是隔离的。在舞台上,别人看到的是风光,而我感觉那只是一个牵线木偶。”

这种生活持续了很久,但却并没有太多影响到方静的学习成绩。1989年,即将高中毕业的方静被保送进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不必再经过高考而被保送上名牌大学,这是莫大的荣誉。不过方静却放弃了这一机会,她选择报考北京广播学院。毕竟是唱过民歌高C的嗓子,还是保送上“北外”的高才生,方静一路过关斩将,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我当时就是一股热情,就是觉得喜欢。”回忆当年,方静如此说。实际上,在正式进“广院”读书之前,她并不知道主持人究竟有什么意思,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将来很有可能要当主持人。1993年,她顺利进入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1994年,开始主持《中国新闻》。

不当播音干主持

刚到中央电视台实习的时候,方静做的是《中国报道》的采访报道,而她最终能进中央电视台,也是因为她出色的采访报道。可是进台之后,领导找到方静,让她做《中国新闻》的播音员。

方静有意推辞,理由是声音偏柔。实际上,她打心眼里不愿意做一个念稿子的播音员,她更愿意做类似于《中国报道》式的访谈。方静找到领导:“我做不了。”领导:“我说你行你就行。”方静有些倔强:那我就去试试,如果不行你还得让我回去。

这一试就是6年,这6年的播音形成了方静冷艳的风格,也让她获得了无数赞誉。这期间,她三次获得国家级政府奖,1995年更是获得国际华语主持人金奖。

“我很想做一些深度的人物采访,我希望在对话中揭示人物的灵魂。”方静的梦想在《东方时空》得以实现,但她的第一次访谈就“丢了魂儿”。

“那是采访冯小刚。采访前冯小刚显然做了准备,侃起来滔滔不绝,我不知如何下嘴。就听耳机里导播跟我说:你插话,别让他说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打断他的话,那天他说起自己新拍的电影,兴致很高,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阻止他说下去,直到制片人从耳机里愤怒地跟我说:“你不能再让他说了!”

这是我做过的最糟糕的一次采访。因为很难采访到冯小刚,所以片子几经修改还是播出了,但方静至今仍旧耿耿于怀。“因为我的原因,一个好的题材就在我手上废了,节目组那么多人付出的辛苦都可能付之东流。”

在经过了糟糕的“第一次”之后,方静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成为最好的。那段时间,她天天闷在家里看别人的访谈节目,国内的看完了,看国外的,就是要找到访谈对话的感觉。“我要引导嘉宾,而不能让他牵着我的思路走。”

虽然转型期很艰苦,但是在《东方时空》,方静终于回到了她最初想要做的事:当记者,做访谈节目。她一直想补上采访这一课,也终于如愿以偿。那段时间,她也在工作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时至今日,她仍旧保持着在《东方时空》时的工作状态:她每次都是自己写采访提纲和讲词,轻易不用编导代替,她就是要这样执拗地坚持自己的声音。

2003年,北京正值“非典”肆虐,方静主动提前结束了自己在美国福克斯新闻台的交流学习,回国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筹建。当年6月,她开始主持《焦点访谈》,这一时期,她冷静、理性的主持风格开始家喻户晓。

放弃综艺节目的方静开始“顽固”地延续其冷峻的主持风格。在主持《焦点访谈》的同时,2003年至2006年,她参与主持《国际观察》,2006年开始主持《防务新观察》,在或者动荡骚乱、或者绑架恐怖的事件背后,她总能以自己严谨、理性的主持风格让观众看清事件的本质。

现在,人们更多地记住了方静在主持《焦点访谈》时的严肃冷静、严谨理性,记住她在主持《防务新观察》里的追问和刁难。“很多问题,你一听就知道是方静问的,她的风格是别人模仿不了的。”一位参加过《防务新观察》的军事专家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