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离开社交网,日子没法过?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8 来源:南都周刊 总第053期 放大 缩小

社交网站能令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产生改变吗?它只是一个新鲜玩意,还是一次互联网的变革?如何保证用户资料的安全性?我们采访了对网络交往行为有长期研究的中山大学心理学博士程乐华。

真正关系近的好友反而被淹没了

南都周刊:国外有很多媒体报道称社交网站容易让人沉溺,国内情况如何?

程乐华:国内的社交网站刚刚兴起,人们还处在觉得比较新鲜好奇的阶段,玩的人很多,来来去去的比较多。整体来讲,其实这不是沉溺,人的一生可能会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他可能某个时候喜欢看电影,在下一个阶段又会喜欢做其它事情,只是在不同时间做不同事情。我们研究网络游戏心理,着眼点是在探讨人为什么玩网络游戏,比如游戏角色死亡会带来什么,研究这些东西对于网民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不是真的上升到了生存需要的地步。

南都周刊:对社交网站的依赖会不会上升到生存需要?

 程乐华:肯定可以的,因为社交网站里进行的是真实的社交。这就好比,我们的手机丢了,里面的联系人号码找不到了,这是很大件事,好像不能活了。只是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对社交网站依赖的群体。

社交网站里,人们可以在线交流,不在线时也可留言、转帖、回答真心话、投票等等,这个部分是现实中其他工具不具有的。但是人们一开始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大多数人刚开始玩社交网站时,都是怀有某些目的的,比如说想认识新朋友啊,玩游戏啊。后来这种工具性需要就会慢慢演变了,工具性变成一个底层的东西了,再去问他为什么上社交网站,他的答案可能变成,是想看看朋友有什么更新,他的车是否被贴条了,他的菜是不是被偷了。到这个时候,人们上社交网站就已经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人际关系交流。

南都周刊:大批社交网站是会否昙花一现?

程乐华:现在有些人说玩社交网站,热情很快就过去了。这里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网站做得不够好,像当下的流行歌曲一样,变成一种短命的流行文化,正是因为它没做出非流行文化的东西来,没有足够多的经典来留住用户。Facebook上插件排名第一的就是一个PPT分享插件,很受欢迎,这就是就是非流行文化,是工具性的东西,工具的生命力可以持续很长时间,除非被其它工具替代。

南都周刊:社交网站对现实的人际关系有无改变?

程乐华:社交网站可能更适合擅长文字表达的人。大家的发言机会也不一样,受众广度不一样。比如说公众人物韩寒上社交网站或者温家宝在Facebook上都会有很多人加。

社交网站不同于博客之处是,用户可以控制广度,决定好友圈子。明星一般都更愿意通过博客来传播自己,因为博客是开放的,传播性更强。而且,明星玩社交网站,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最近的罗志祥事件,正是因为罗志祥与一个在Facebook上认识的女孩交往,后来被对方爆出私密聊天记录和半裸视频聊天截图。

南都周刊:有没有负面影响?

程乐华: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交网站容易导致“交友妓女化”。这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博士生Danah Boyd提出的概念。她发现在friendster(美国知名SNS网站)、Myspace和Facebook这样的SNS网站中,好友机制鼓励多加好友,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结构化从而反映好友间的关系亲疏,使得真正关系近的好友反而被淹没了。不过,社交网站究竟要在人们的人际关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要看个人是怎么对待的,是否容易受“外控”,你喜欢别人决定你,还是你决定别人。

南都周刊:最近有报道称广州有个公司将禁止上开心网写入员工手册,违禁五次者要被开除。

程乐华:至于工作时间上社交网站到底会不会影响工作效率,这类研究不会有答案的,因为它没有抓住问题本质,而只对一种现象发表了看法。人们会根据工作环境自然而然地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南都周刊:国外有最新研究认为,社交网站使人情绪化,沟通困难,让人变得幼儿化。

程乐华:我没有看过这个具体研究,不太理解这个结论的分析依据是什么。我认为,生物性的东西更能决定人的行为和性格表现,社会性的东西对个体行为和性格的决定性作用不会那么大。比如说,克隆人对人类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是社交网站,就好比人类要不要选择使用手机或者汽车一样,影响相对没有那么大。

我个人也不认为社交网站会让人变得情绪化,要说有也是暂时性的。现在有很多这种关于社交网站的新研究,但都是横断面的研究,而不是纵向的、一直跟踪的研究,研究的结论都应该经过沉淀和筛选的。从历史来看很多网络现象都是暂时性的。

南都周刊:还有个问题,社交网站上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

程乐华:最近我们和某网站正在合作进行一项安全系统的设计。根据社交网站的需求,从心理技术层面来设计一些功能,为用户在交往过程中提供一个缓冲,让部分人看到部分东西。比如说,一个想跳槽的人,他将简历放在招聘网站上,但又不想被他现在的工作单位看到,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在社交网站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人的交往是要划分层级的。有的人很紧密,分享很多东西,有的人应当疏远,太过于平面化不能满足人们交往中的层级需求。人们在交往中,有时候会有一种既想表达又想掩饰的心理。这其实是交往技巧,一方面有想透露信息让别人认识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怕透露信息遭到不良后果。比如说,你和你女朋友都在开心网,但你不想让她看到你送别的女生礼物,或者真心话答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