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殡葬业暴利垄断 深度追踪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8 文/郭晓松 总第050期 放大 缩小

近年来,殡葬行业一直被人们冠以“暴利行业”之称,群众普遍反映殡葬垄断和殡葬用品暴利,殡葬用品经营上缺乏市场定价机制、价格不透明、群众缺乏选择机会,有“死不起人”之说。
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不愿谈起但又无法回避的话题。近日,被誉为“殡葬垄断终结者”的无锡人许伟达正式进入了接尸车领域,职能部门的大门终于向其敞开。6月6日,踌躇满志的许伟达正式对外界宣布,他已获批准入,突破了接尸车在全国殡葬行业中的垄断状况。这也是他在全国率先打破骨灰盒垄断的局面后,又一次担负起“殡葬垄断终结者”亮出破冰之举。究竟在社会习俗、政府垄断、行业暴利和制度缺失的包围中,一个人的丧事,使亲人们在忍受精神创伤的同时,还要承担多大的经济压力?殡葬业的暴利又是如何产生?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市场进行了一次“生与死”的调查。
殡葬费用,百姓无法承受之重

 这是一个普通百姓的殡葬费用清单(出于对逝者的尊重,隐去姓名):墓地2.55万元;墓地管理费2000元;宴请亲友1.13万元;灵堂出租800元;灵堂布置800元;骨灰盒870元;灵车接送220元;遗体停放40元;平炉板火化320元;卫生隔离垫罩50元;正常抬尸60元;消毒费10元;茶水服务费10元;悼念厅500元;挽联书写180元;丧事代理服务30元;乐队服务80元;殡仪礼炮160元;骨灰袋3元;红布8元;金银被22元;水杯6元;花圈200元;鞭炮300元;餐费722元;桌椅租赁费180元;纸钱25元;机麻450元;纱布2元;车辆过路费73元;包厢费238元。以上各项费用累计4.6159万元。这位逝者的家属说:“我们家算是中等收入水平。在办理丧事的过程中,坚持了所有花费事项都随大流、不铺张的原则。即便是这样,仍然花了近6万块钱。上面列举的项目费用累计4.6万多元,这些都是有正规发票的,实际上有很多花费当时来不及要发票或者根本不提供发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如果对比上述清单计算,逝者的殡葬费用,大约相当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4年零5个月的可支配收入。而贵州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省份之一,此逝者的殡葬费用大约相当于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5年零8个月的可支配收入。这显然与我国推行了50年的“简朴化”殡葬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最近,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坦言,虽然殡葬改革的成绩巨大,阻力也不小。在殡葬服务上,个别地方服务质量、水平、设施和收费价格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我国死亡人口每年大约有820万人。按照低标准丧葬费用计算,假如平均每人2000元丧葬费,那么,殡葬行业每年的市场是164亿元。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殡葬行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

暴利藏在骨灰盒和墓穴里?

一年前的清明节,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殡葬服务业有暴利,但集中在大城市。北京市殡葬管理处副处长姜晓刚也曾对央视表示:骨灰盒的价格很高,是300%的利润,还包括寿衣。另一些媒体引述自揭黑幕的老板的话:殡葬业利润可达1000%-2000%。在中国,运尸、火化和寄存3项服务的收费由物价部门决定,所以,由市场调节价格的殡葬用品和墓穴利润空间最大,一些殡仪馆一度依靠出售骨灰盒为生。曾为某殡仪馆供货17年的骨灰盒销售商张先生,为东方卫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汉白玉整体雕刻骨灰盒,采自四川雅安的石料毛坯,原料成本300多元,雕刻3天,磨砂4天……加起来的成本约900元左右。卖给殡仪馆的批发价一般1100-1200元,而摆到殡仪馆后,价格顿时飙升到2800元,这还算是“良心价”。“越是高档的骨灰盒利润越高,在市场上售价3800元的红木骨灰盒,到了殡仪馆内价格跃到6000元。”他补充说。既然殡仪馆出售的骨灰盒中藏有如此的暴利,消费者是否能够选择“外带”的方式?东方卫报记者对多家殡仪馆进行调查,有些地方虽未禁止“外带”骨灰盒,但又明示:若要在该馆寄存骨灰,就必须在馆内购买骨灰盒。“这是明显的霸王条款,”骨灰盒商人张先生说,“就像在湖南路买了衣服,却不能穿着在新街口走路。”

墓价超过房价,是谁定的价?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殡葬收费分为基本服务项目收费、延伸服务收费和特需服务收费三大类,后两者是指应当地风俗和丧户要求提供的服务项目。基本服务项目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包括经营性公墓和骨灰堂(塔)向丧葬户提供服务所收取的护墓费、租用费以及殡仪馆、火葬场、殡仪服务站为丧葬户提供的遗体搬运、遗体整理、殡仪服务、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公益性公墓不得收取除建墓成本以外的任何费用,建墓成本由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民政部门核定,延伸服务和特需服务收费则实行市场调节价。按照常理,政府定价应该是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可殡葬业暴利的根本问题却恰恰出在了这一环节。一位业内人士称:“老百姓殡葬消费中,钱主要花在了墓地上。”业内人士估计,墓地的费用往往超过整个殡葬费用的70%。南京一些墓地价格居然超过了当地的平均房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西天寺墓园最便宜的墓穴是6900元/平方米,随着墓穴面积的增大,单位价格也跟着不断上涨,最高超过1万元/平方米。而南京普觉寺因为有“大和尚念经”,墓穴的价格更贵。记者在其他城市调查同样发现,2000元以下的普通单体墓位、树葬和壁龛等在各个公墓中比例很小,“纯粹属于点缀”,即便如此也基本上销售告罄。墓位较大、做工细致、环境优美的墓地价格一般都要超过8000元,价格在2万元左右的墓地也就属于中等水平。然而,这些令普通百姓难以承受的价格正是政府部门定的。贵州省殡葬行业全国领先,该省《殡葬服务收费和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公墓价格由各市(州、地)物价部门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公益性公墓价格属于公益性服务价格,平均销售利润率不得超过8%;经营性公墓价格平均销售利润率不得超过20%。

一套寿衣比高档时装还贵

沈先生刚刚为去世的母亲办完丧事,因为亲戚们都在外地,没有人帮忙,他委托一家殡仪店全权打理,店方对整个过程开价1.5万元。“事前我也跟朋友打听过,自己办的话,也得这个价钱。”丧事办完后,沈先生拿到了店家开出的收据(这是在他的一再要求下才拿到的),他发现骨灰盒被要了4000元,连每个花圈都要了400多。他注意到为母亲买的一套咖啡色寿衣价值1000元。“寿衣是我亲手为母亲穿上的,只是很普通的布料,要100块钱我都觉得贵,怎么能要1000元呢?这寿衣比高档时装都贵。”“如果不是暴利,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面老板能养两三台车?”一位熟知内情的业内人士说。据他所知,一套寿衣布料不超过几十元,却卖到1000多元。“我有朋友在南方专门做丝绸寿衣的生产加工,他告诉我一套只要100多元的成本,在大连的店里能卖到上千元甚至几千元,比名牌时装都贵。”他认为,殡葬业的暴利行为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很大,“人们在为亲人料理丧事时都图个吉利,很少为殡葬用品的天价去讨价还价。”这使得暴利行为更加胆大妄为,巧立名目漫天要价,并且“一口价”不容还。

暴利来自行业垄断?

舆论则把殡葬业的暴利归结为行业垄断、缺乏竞争造成——“大权”依然握在公办殡仪馆手中。“但民政部从未限制非公资本进入殡葬领域。”民政部社会事务处一位负责人对东方卫报记者称。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也只规定了建设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公墓、殡仪服务站等设施须报经民政机关批准。“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将‘准入审批权’转化为‘经营独占权’,稀里糊涂地垄断了殡葬,老百姓也是稀里糊涂地接受了。”长沙民政学院殡仪系教授王夫子分析。从1950年代开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中期。民间对这个市场觊觎已久,还包括外资——美国殡葬协会的一位负责人曾对会员们说:“你们要把眼光瞄准中国,那里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1990年代后期,民营资本的进入并没有改变殡葬业暴利局面。对此,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也感到困惑:“现在50%以上公墓经营已经放开,100多家殡仪馆也采取了个人办以及个人和民政部门合办的方式,但殡葬服务高价问题为什么还比较严重?”1997年,商人孙向明投资110万元创办全国第一家殡葬中介机构——“积善堂有限公司”。还未正式营业,当地民政部门的执法车即开到门口,拿着封条查封了公司,连工商部门发放的营业执照也被扯掉。孙向明觉得很冤:公司法里规定特殊行业需要前置条件——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但不包括民政项目。他去申请营业执照时,工商管理部门也顺利批准。何况,他的公司不会和公立殡仪馆形成竞争——他主要开展前期服务,不销售最能赚钱的骨灰盒,更不涉及墓地。后来在法庭上,当地民政局答辩说,“积善堂”的服务大部分是殡葬行业中能产生盈余的服务,而艰苦、赔钱的工作却扔给了政府。“其实就是缺少一纸审批。”孙向明说。

“退出”真相:转移利润点

1998年2月,工商部门给他换发了新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竟变成“婚礼设计”,由“白色服务”改穿“红妆”。第一家民营殡仪馆也是命运多舛。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的“天渡殡仪馆”开业后,就因“非法”被叫停。2003年12月25日,天渡殡仪馆强行营业,然而当地各医院不准死者家属将遗体送往这家殡仪馆。最终,国家的政策占了上风——2004年4月3日,民政部就天渡殡仪馆建设项目问题的答复函,对其持肯定态度,民营殡仪馆终于取得合法身份。“天渡殡仪馆事件,让民政部门遭到强大的舆论压力。”一位民政部前官员对东方卫报记者称。所以,有专家分析:民营资本的介入只是从表面上打破了垄断,但由于多年的“积累”,整个行业需要理顺的地方还有很多。另有业内人士向东方卫报记者透露,目前,大多公营殡葬单位只是退出利润相对较低的领域,比如殡仪服务和花圈、寿衣等殡仪商品销售;即使完全退出骨灰盒市场,尚有利润更高的公墓项目。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张洪昌介绍,目前全国的殡仪馆仍以公营为主,约占80%。而公墓中民营、公经平分秋色。虽然这位人士否定了垄断之说,但据了解,民营公墓其实多采取联营方式。据新华社报道,一些民营墓园甚至与国有墓园形成联盟。和其他事业单位一样,殡葬行业经历了从全额拨款到差额拨款直到自收自支的过程。作为事业单位,它直接介入行业的经营和管理;而作为产业,它是公众心目中的公益事业,担负着国家殡葬改革的重任。广东省社会学会会长范英则反问:“但是如果不存在暴利,为何死死不放开?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活得起,死不起”,民怨何时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殡葬改革迟迟未能大跨步前进,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国人存在薄养厚葬传统心理和殡葬行业垄断经营的现实,殡葬行业的经营者才能巧立名目大赚其钱,而刚刚失去亲人的人们又有谁会和这些经营者计较。有关专家表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一直在倡导厚养薄葬,但是要扭转沿袭了几千年的风俗习惯,并非易事。但凡有垄断,就必然有暴利,这几乎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国大多数城市,公墓是由政府垄断经营或者层层审批的,为权力“寻租”创造了肥沃的土壤。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卖方市场,使墓价奇高。公墓中见怪不怪的现象是,价格低廉的墓地数量稀少,中等和高价位的墓地数量则很充裕——百姓的选择权被变相约束。一项调查显示,在贵州省贵阳市针对城市人口的经营性公墓有11家,其中9家是民营的,两家归属国有。但是这两家国有公墓,一个在远离贵阳市约80公里的息烽县境内,另一个则墓地太小,容量有限。据悉,贵阳市公墓的市场化程度、建设规模和环境设计等在全国竟然名列前茅。2005年,贵阳市相关部门接待了70多批前来考察、学习的全国同行。这几年每逢清明,殡葬业屡遭舆论的“狂轰滥炸”——“垄断”、“暴利”、“混乱”……“公益事业”被冠以各种恶名。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洪昌说,“仅从局部、某一现象就推断整个行业是暴利,不够严谨,有失偏颇”。在2005年3月之前,张洪昌的身份是民政部社会事务处处长,殡葬工作在其管辖范围之内。但是他也承认,如果殡仪馆骨灰堂对外带骨灰盒的限制放开,那骨灰盒的价格肯定要唰唰地往下掉。殡葬行业的垄断并非稀里糊涂,而是出自其生存的需要。张洪昌认为,国家推行殡葬改革,付出巨大的成本;而之后财政分灶,压力转移到殡葬机构身上。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4年,全国殡葬事业支出约90亿元,而财政补贴仅有4亿多元。

政府应回归本位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对记者称,现有的殡葬管理体制既有缺位又有越位,“就相当于运动员同时是裁判员,现在各地的殡葬管理处就设在殡仪馆内,占人家的编制,拿人家的工资,如何能进行有效的监管?”他进一步表示,要推进改革就要牺牲部门利益,民政部门要跳出这个利益圈,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更多地承担监管的职能。这是改革最大的障碍。殡仪馆收费不规范一度为老百姓所诟病,甚至进入消费者投诉热点。近几年,各地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大量的收费项目被清理,价格也普遍大幅下降。新华社的报道说,现在丧户的总体殡葬费用在市场竞争中趋于合理,比改革前下降了40%以上。上世纪90年代,公墓进入大发展时期,兴起了塔葬陵园的建设高潮。与此同时,一些塔葬陵园实施了非法传销,一些地方政府则大量批地,侵占耕地。民政部多次发文,要求禁止非法公墓开展经营活动,杜绝公墓穴位和骨灰格位销售中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行为。一方面是一些合法的民营殡葬企业受到排挤,另一方面黑殡葬却大行其道。在各地,非法运尸车和黑殡葬中介人员出没于医院重病室和殡仪馆,号称“一条龙服务”、“有熟人”,一次性收取高额的费用,然后到殡仪馆在按照最低的标准为丧户选择殡葬服务。黑殡葬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高额成本,也给悲痛的亲人带来精神上的打击。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抢尸、抛尸的恶劣事件。2006年3月1日,因谈不妥价格,一病逝老人在沈阳某医院门口遭“黑殡葬”抛尸。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