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面朝大海二十年, 是否春暖花已开?

yangguangshixian 2010-12-13 17:07:28 总第049期 放大 缩小

2009年3月26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举办以“为未完成的海”为主题的“2009第十届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开幕式暨海子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多位诗人、学者前往参加,以多种形式现场演绎海子作品。

20年前的3月26日凌晨,海子带着《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等几本书和两个橘子,在山海关外卧轨自杀,那一天,正是他25岁的生日。噩耗传开,有人在大学校园里焚烧抄有海子诗歌的笔记本,以示最沉痛的悼念。这一画面似乎可以定格为上世界80年代诗歌热潮与浪漫主义的标志。

曾与海子、骆一禾一起被称为“北大三才子”的诗人西川这样说:“一转眼海子去世已经20年了。20年里中国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时会不客气的否定我们心中诗性的存在。我们现在说起海子,好像已经没有了当年面对海子骤逝这一事件时的悲伤,仿佛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人物,但每回重读海子,海子诗歌的光辉和力道便骤然显现,这是否说明我们心中还是有一些不变的东西?而海子已经不再需要变化了。他在哪里,他在这里,无论他完成与否他都完成了。”

20年后,又到3月春暖花开。海子怎会想到,之后的20年,他会成为中国文化史中最闪亮的一个音符?他怎会想到,在他之后,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海子的选择是个体的行为,但是无数的人从他留下的诗歌中,看到了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精神、纯真、自由。他永远是个偶像。有人觉得,海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有人觉得,海子从未离开过我们。有人觉得,海子只是一个孩子;有人觉得,海子是王。有人觉得,海子是不错的招牌;有人觉得,即使现在看来,海子也是殉道者,是先知,是英雄。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海子。

记住了海子,忘记了海子?或许不用回答了,或许现在,他正在太阳上笑,在鲜花丛中笑,因为春天来了,海子复活。

□本刊编辑部

记住海子: 通过符号 认知海子

□来源:新华网

诗人海子离世已经20年了,这20年来,海子的诗歌一直有人在读,但让我们对他印象更深刻的是那些海子留给我们的一个个符号:安庆、德令哈、山海关、姐姐、太阳、黑夜、麦地、骨头、鲜花……很多很多。这么多年过去了,海子的轮廓已经渐渐模糊,但这些符号却依然清晰。

用我们横陈于地上的骸骨/在沙滩上写下:青春。

然后背起衰老的父亲/时日漫长/方向中断/动物般的恐惧充塞我们的诗歌——《秋》

老家·安庆·麦地

1964年3月26日,海子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高河查湾,父母是传统的农民,他的原名叫查海生。

 海子是农村的孩子,短暂的25年生命中有15年在农村度过。从孩童时期开始,因为家中困难,海子开始了课外的务农,农村,给他日后的创作留下了无穷的题材。“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每一个诵读过他的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西川在《怀念》一文中曾经写道。

海子的诗歌创作时间不过7年,但创作出了数量惊人的诗歌作品,阅读他的诗,你总能读到麦地、大海、村庄、鲜花、天空、太阳等这样的字眼,当他去世的时候,有人用“农业文明的殉葬者”来描述他,更多的人,因为他书写麦地的篇章,将他称为“麦地诗人”,甚至有人把他叫做“最后的浪漫主义乡村抒情诗人”。“海子把他唤来的一切幻象,都化作他所熟悉的家乡事物的意象,使他的诗在根源上与民间和大地保持着亲密的联系。”海子后来的朋友,同样英年早逝的四川诗人苇岸在日记中写着。

农村或许也赋予了海子一种特殊的性格,认识他的人,都觉得海子是很单纯的人,苇岸曾在日记中写道,“海子涉世简单,阅读渊博,像海水一样,单纯而深厚。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喜欢,他也会很快和任何一个人交上朋友。”1979年,15岁的查海生以370分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律系,这个消息轰动了不大的查湾村和安庆市,天才查海生要进京了。海子1979年进入北大,那一年,《今天》创刊,油印的册子传遍了北大的校园,朦胧诗爬进了学生的宿舍,北岛、顾城等人是青春偶像。少年海子开始接触文学了。他像当时其他学生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新进来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哲学,同时,他结识了北大五四文学社的骆一禾和西川。海子开始写越来越多的诗,三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后来,人们将他们称为“北大三诗人”。

孤独是一只鱼筐/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在昌平的孤独》

俱乐部·昌平

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位于昌平的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在学生的要求下,在每节课下课前,带着安徽口音地朗读诗歌成了海子老师的一门必修课。

诗人圈里新来乍到的晚辈往往要捧着自己油印的诗集,四处拿给诗歌圈的其他人看,渴望得到承认,这是当时诗歌界传播自己的最主要方式,海子同样如此。海子活着的时候,作品并没有得到他死后那般高的评价,事实上他很少在主流刊物上发表作品。

不过,海子的天赋还是让他受邀加入了很有影响的“幸存者俱乐部”。有一次,活动在王家新家里举行,二三十个人挤在十多平米的平房里,因为人多,一开始半天没人出来说话,这时年轻的海子说,那我来念诗吧。“当时他还没被很多人认识,很小,保持了安徽农民的本色,单纯,朴素,好像完全是为诗歌而生的。”王家新回忆。

海子念了一首比较长的诗,大家没什么反应,他又自告奋勇再念了一首,因为节奏比较慢,大家还是没有热烈的反响。还有一次也是在“幸存者”活动中,王家新看到海子拿着一大叠诗请杨炼给看看,杨炼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么多啊!”“当时海子脸都红了,像个孩子。”

海子的家,在离北京市区60多里地的昌平,推开窗,只看到孤单单的太行山余脉,他每天上午睡觉,下午读书,晚上工作,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的封闭的世界里只有诗没有他物,有一次,海子走进昌平一家饭馆,对饭馆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饭馆老板一口回绝:“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日记》

德令哈·西藏·太阳

德令哈,一座戈壁中荒凉的城市,北面是敦煌,西面是新疆。1988年6月,海子与骆一禾坐火车去西藏,经过青海省的德令哈市,这座孤城从此和海子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他不得不去青藏,这个时候的海子,正在跋涉挺进他的“大诗”目标。

唐晓渡在拉萨和海子有一次短遇,他对海子当时的目光印象特别深刻:“不是那种坚定,平和的,而是清澈而迷茫的目光,他看你的时候不会在你的身上聚焦,好像是绕过你看到你背后。他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状态中。”

海子从西藏背回了两块喇嘛教石头浮雕,二十多斤,让见到的每个人都惊讶不已,弱小的他竟然一路背两块石头回来。海子很崇拜凡•高,他称凡•高为“瘦哥哥”,在海子的作品中,有着大量麦地、太阳等事物,而他也像凡•高一样将诗歌作为了自己全部的生活状态。

海子临死前留下了大量的文字作品,大部分是去世前两年留下的,“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西川语)。“从这个意义讲,海子确实是一个诗歌英雄,设定大的目标,冲击自己的极限,同样怀有雄心勃勃计划的人可以有一个比较宽裕的时间和从容的心态,但海子却是骆一禾说过的‘穿过赤道的最直接的路径’去冲击。”唐晓渡说。海子的“大诗”计划终结在他的死亡中,但现在诗歌界普遍认可的一点是,海子西藏行之后,去世前的一批抒情短诗是他的巅峰之作。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升起——《黑夜的献诗》

黑夜·生死·山海关

海子死前半个月左右,刚从安徽老家过完春节回来的他和王家新在《诗刊》办公室聊天,他很郑重地说,他发现在老家黄昏的时候,黑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是从麦地里升起来的。

王家新一时并没有理解他的话,直到后来在阅读海子的遗作《黑夜的献诗》时才如梦初醒,浑身颤抖。“海子完全是洞穿了生与死的奥秘,用几乎是神似的语言来讲话了,他在精神上已经完全超越生与死了。”

海子最后几首遗作中,有着非常美好的诗句,但是,对生命美好的描述只是很小一部分,或者说,海子对生的看法更多是建立在“死”(复活)的前提上,更多的还是对黑暗、对死亡的描写。

“海子诗中看起来有向上飞翔的抱负,但更重要的一部分则是向下的飞翔,他一时飞向天堂,飞向古希腊精神,却碰到了荷尔德林这个中转的媒介,在中途掉下来,飞向大地。”欧阳江河说。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身边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的遗书中写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消息传来,诗界震惊。

听到消息,唐晓渡“一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四川的欧阳江河得到了西川的电报,“非常震惊,坐了一个下午的茶馆,谈海子,非常伤感。”各地的诗人这时都有一个感觉:好像海子是为了诗歌,为了大家而死的。

海子死前10年,朦胧诗诞生,海子死前5年,他和其他诗人开始脱离朦胧诗的摇篮,被认为是第三代诗人的兴起,在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诗歌流派的不断变化,中国现代诗歌精神复苏,全民对诗歌一波又一波地持续热情高涨。

#p#副标题#e#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点评:海子并不是第一次在他的诗歌中提到死亡,但是每次他都不直接触及“死”这个字。

春天,十个海子

--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

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

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

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

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点评:也许,海子的最后遗篇能给我们最后关于他的记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