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号角,在春天吹响

yangguangbaodao 2010-12-13 17:07:28 王云伟(文、图) 总第048期 放大 缩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三月的北京,春意融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个播种希望的季节里,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隆重召开。怀着激动的心情,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绘牛年发展蓝图,共商经济社会发展大计。号角,已在春天吹响。

作为一座城市的总策划师,书记、市长们在思考些什么?期待着什么?本刊记者在北京两会期间特别采访了六座正在发展中城市的书记市长,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

南通市市长丁大卫:“北上海”南通迎来新一轮发展

素有“体育之乡”、“长寿之乡”、“纺织之乡”、“教育之乡”、“文博之乡”、“建筑之乡”等美誉的南通濒江临海,人杰地灵,是全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十大港口城市之一,是全国GDP超千亿的城市,今天的南通生机勃勃,充满朝气。2008年,苏通大桥通车以后,南通进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交通的改善给素有“北上海”之称的南通带来了新的发展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长丁大卫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南通靠江靠海,靠近上海,联通南北。南通的生活舒适,现代农业发达,有条件成为上海真正的后花园。但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上海”,南通不仅要保证原有的重工业优势,同时还要发展新兴的产业。桥港时代的南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丁大卫说,学习审议温总理的报告,感受最强烈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严峻挑战面前有必胜的信心,这种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魄力,为基层树立了榜样,让基层更加坚定了信心。就南通而言,去年与全国一样,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苏通大桥正式通车,洋口港初步通航,吕四港综合海运码头建成,南通结束了“有江无桥”和“有海无深水海港”的历史,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今年南通虽然跟全国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总体上“危中更有机、难中可攀高”。尤其是在省委、省政府实施新一轮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的基础上,国家又从战略层面研究推动江苏沿海开发,南通可以紧紧抓住国家、省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培育新的增长极,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江苏经济在全国率先复苏勇挑重担。

丁大卫表示,南通有信心、有决心,放大桥港时代的比较优势,保持好GDP四年翻一番、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的发展态势,争当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军,为全国、全省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和沿海布局不断优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塞上名珠”榆林资源开发与跨越发展并重

地处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是著名的中国革命老区,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然而以能源化工产品出口为主导产业的榆林市却逆势而起,克服影响,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3%,高出全国1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7.4个百分点,经济增速连续7年保持陕西省第一。面对骄人的成绩,全国人大代表、榆林市委书记李金柱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从容淡定又充满自信,他告诉记者,对于未来,榆林将实现资源开发与跨越发展并重。

李金柱说,榆林的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自己的经济发展,实际是肩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榆林这个地方,一个是资源优势,资源禀赋独一无二。第二个区位优势很好。李金柱表示,榆林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人文优势,打造区位优势,培育科技后发优势,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和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发展四大经济,能源经济、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和区域经济,力争在未来10年能够发展速度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步伐更快一点。

当记者问到“榆林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榆林的经济优势”时,李金柱说,具体地讲就是搞好三大建设,打造三大产业集群。第一、搞好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把榆林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不仅要搞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矿源的开采,还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就地搞深度转化,要煤变成电,煤电变成载能产品,煤变成油,油气变成化工,要打造四大产业连、形成煤、油、气、盐、电、材。同时,加快精细化工业,打造能源化工集群。第二、发挥红枣、土豆、米脂小米、玉米等农业资源优势,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第三是加快新农村建设。

在谈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时,李金柱说,这种传导效应在去年的10月份,榆林就有了很大的感受,价格下行、市场疲软,对榆林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坚定了大家能战胜这场危机的信心,他们将化危机为机遇,变坎坷为阶梯,逆势而起。

李金柱表示,榆林将采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三大举措促发展。同时,将加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他认为,无论是全世界还中国,特别是这次两会期间,温总理的报告,给全国人民树立了战胜这场危机的信心。他说榆林今年的目标并没有降低,提出GDP从1000亿增长到1300亿,城市居民的收入要从12000多元力争达到15000元,农民的收入要从3402元增长到4000元。对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保证榆林的发展李金柱充满了信心。

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林都”伊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伊春作为国家最大的国有林区,给国家的发展曾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几年,伊春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好,去年伊春GDP增长、财政收入增长都是双位数,而且历史性的突破了十亿元的大关,达到了11.1亿元。作为一个国有林区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据了解,该市五年前的职工月收入大概只有270块钱,去年达到900块钱。这是伊春在严管资源、停伐红松、保护生态,牺牲我们局部利益,保国家长远利益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成就,非常难能可贵。

全国人大代表、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说,对伊春而言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过去伊春因林而生,就是砍林子,除了砍林子、砍树没有别的办法,也没有别的想法,砍完了就走了。自从我们确立生态立市以后,把人们的思想观念引导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现在伊春人不是一谈起伊春就是砍树了,而是怎么保护生态,怎么保护绿色,怎么实现绿色伊春,怎么走向中国,怎么走向世界这个观念的变化是最大的变化。

据许兆君介绍,小兴安岭伊春的森林覆盖率是83.4%,有700多条河流没有任何污染,它是松花江和黑龙江两大水系的涵养地,负离子最高达到5万个,平均2.7万,实行生态旅游、养生旅游、度假旅游和会议交流,是一个最好的地方。伊春的春天是冰雪消融、杜鹃盛开;夏天百水争秀;秋天是层林浸染、姹紫嫣红;冬天雪玉冰清。四季都有它的景色,所以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森林生态旅游城市,联合国命名为“绿色”伊春。

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钨都”赣州将金融危机转化为科学发展契机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是全国最大面积的地级市、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部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世界重要的钨产地,有世界钨都之称。

会议期间,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他说,“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首要任务。我们尤其要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早日战胜这场金融危机。”“赣州决心通过抓发展保企业、抓项目增投入、抓就业保民生、抓基础蓄后劲,将‘三保’措施落到实处。”潘逸阳说,“在欠发达地区,投入是发展的最大推手。赣州决心抓住国家加大投资的历史机遇,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大规模增加各类投资,全力以赴保增长。”

潘逸阳说,当前,我国整体上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时期,影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赣州将通过抓信息、抓队伍、抓机制和抓源头,继续保持公众安全感满意指数居全省前列,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潘逸阳表示,两会上听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备受鼓舞。抓紧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也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提出的“三保一弘扬”重要指示精神的延续。在落实“三保”中,保就业非常重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定,民生才有基本保障。

抚州市市长张勇:魅力抚州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抚州“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东邻福建,南接赣州市达广东,西近京九铁路,北临鄱阳湖,离省会南昌仅9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抚州素有“赣抚粮仓”之称,是国家区域性商品粮基地。抚州农业特色产品众多,南丰、广昌、崇仁、临川分别为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蜜桔之乡、中国白莲之乡、中国麻鸡之乡、中国西瓜之乡。抚州森林覆盖率61%,是江西的主要木竹产区。抚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有40多种,铀矿储量为亚洲第一。

抚州自古就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经千年岁月孕育生成的“临川文化”,是江西历史上两大支柱文化之一。王安石、曾巩、汤显祖、陆象山、晏殊、晏几道等名儒巨公,是抚州历史上辈出的贤才。新中国成立后,抚州秉承光大“临川文化”崇文好学的优良传统,成为教书育人的一块沃土,基础教育水平长期居于江西省前列。魅力抚州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全国人大代表、抚州市市长张勇在两会上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当前,抚州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好落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真正把“两会”精神落到实处,把抚州建设得更加美丽,让市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谱写抚州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对于未来发展,张勇表示要找准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竞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增强破解难题的真本领,练就抓好落实的硬功夫。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为民解忧,为民谋利。

潜江市委书记朱汉桥:“鱼米之乡”潜江树信心保增长促发展

潜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全市面积2004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境内座落着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由16个国有农场组成的农场群。潜江水乡园林特色独具。这里系古云梦泽一角,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林木葱郁茂盛,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的第二故乡。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素称“鱼米之乡”。

近年来,潜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主三化”的方针,围绕工业兴市目标,优化经济结构、增创竞争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市域经济在提升中提速。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省工业经济先进单位”、“全省最佳信用县市”、“湖北省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

全国人大代表、潜江市委书记朱汉桥在两会上告诉记者,潜江把今年作为投资年,利用国家增值税转型及产业“十大振兴计划”,通过加大投资和项目的建设落户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潜江在金融危机中新的增长和发展。具体用“四抓”来保发展。一抓项目,使更多的产业发展的具体事项在潜江实施。二抓潜江现有的技改项目落户。今年调动了24个项目,35.6个亿的资金总额,在一季度,最晚在上半年全部开工,对潜江今年的保发展做到有的放矢。三抓全民就业,以全面创业带动就业。四抓招商引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潜江的化工和水产两大优势产业招商,围绕“三个园区”全面招商,将之打造成吸引资金的“洼地”,吸引沿海和国外的资金到潜江兴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