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变脸专家」广告内幕调查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8 总第046期 放大 缩小

同一个人,穿着同样的衣服,甚至系着同一条领带,在同一个电视时间段里,以不同的姓名和身份推销不同的药品、保健品,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讲得入情入理;同一个人,竟然从头到脚患上了十几种病,并且吃(用)了她推荐的药品或者保健品后,竟然都痊愈了。

在地方电视台的广告时段,观众经常可以看到这些频频变脸的专家和浑身是病的明星,用尽浑身解数,推销一些质劣价高的商品。无疑,他们已经成为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主要帮凶!

聘请演员出演广告中的专家学者本就带有欺诈性质,只是,这种现象为何频频发生且得不到监管,这些虚假广告背后的利益链又是如何形成运作的呢,本期“关注圈点”带您一探究竟!

□本刊编辑部

广告如戏 千面专家遭揭底

□文/叶铁桥

 “……回国后呢,我就依据现代中医药的提纯技术,将这张古方,做成了十八掌喷剂……”

荧屏上,西装革履、满头银发的“留英博士张仲和”侃侃而谈……

细心的山东省济南市民于先生发现,这位“留英博士”在另外的电视广告中却化身为“骨病专家王志伦”、“性病专家郭明鱼”……疑窦丛生。最终他恍然大悟: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根本不是什么“专家”,而是一个叫李兆民的职业演员,曾在电视剧《任长霞》中饰演刑侦专家。

频频变脸的专家和“浑身是病”的明星,已经成为误导消费者的主要帮凶。

「让更多的人看到真相」

“由于我患有风湿、关节炎,去年年中,在电视台上看到关于‘十八掌治疗仪’的广告,害怕再次被骗,就先上网查资料,发现网上很多人说治疗仪是骗人的,专家也是假的,2008年5月9日的《长江日报》就报道过。我没买治疗仪,但一直记着这件事,对这样的广告也比较注意。”2月12日于先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于先生的父亲患有糖尿病,买了电视广告上所谓具有神奇效果的药,一点儿用都没有;为孩子治疗近视,又去买了一种专给孩子治眼睛的仪器,900多元,但购买后发现这些产品收效甚微。花了五六千元都没用,结果从网上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像糖尿病这种病几乎是无法根治的,只能终生服药,广告上说的一两个疗程就能治好全是骗人的。

于先生非常生气,他开始着手收集这些证据。2009年1月31日,他在帖子《电视广告中出现的相貌一样名字不一样的一群骗子》中,一口气罗列了山东及全国部分电视台中出现的12个涉嫌虚假广告的“变脸”高手,这些人同时在多个广告中扮演不同“专家教授”,内容涉及药品、保健食品、性病专科医院等。

让于先生记忆深刻的,还有孙桂田做的关于齿白金广告,他在网上一查发现有问题,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也不知道是什么产品。“我向济南市工商局举报,工商局说没有批号;向药监局举报,药监局说不是药品。难道就无处说理了?”

 于先生一直憋着这口气,有时就故意看这些广告,偶然一次发现山东当地台和济南当地台播的不同广告,可专家却是同一个人,都是李兆民演的。

“我用手机把他的照片拍下来,去网上搜,无意中搜到很多医药视频网,这些专家的模样都一样。当时还不知道这些人是谁,无意间点开一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51367811_2_1.html),看到了所谓的‘演员档案库’,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专家都是演员扮演的。因为我专门记过这些人的模样,对他们印象很深,所以一下就看出来了,当时还有列表列出他们拍过的广告,后来被删了。”

于先生把从电视上拍到的照片和网站上视频的截图搜集起来,发在了济南当地的百灵论坛和网易上,还给济南市工商局打电话。当地工商部门很尽力,很多广告都不让播了,可不播这些广告,那些广告又来了。

“而且这次过年回家,在当地电视台看到的广告更猖獗,我就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加上不久前新疆‘糖脂宁胶囊’假冒药致两人死亡事件,我认为自己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真相。”

1月31日,于先生再次将帖子发到网易论坛,当晚点击率就有3000多。“当时只是想出口气,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有种找到全国人民共鸣的感觉。”第二天上网,于先生发现自己的帖子被很多网友转贴,媒体也开始报道了。

“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

在帖子《电视广告中出现的相貌一样名字不一样的一群骗子》中,吕青的头衔是“教授,中国男性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但是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我们的主任是李汉忠教授。”

这个“吕青教授”在另一则与糖尿病有关的广告中,又成了国际糖尿病协会主任“顾伯勤教授”,可据记者了解,国际糖尿病协会没有中国研究中心,而在北京的国际糖尿病协会中国中医糖尿病研究总院也出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虚假中医医疗机构网站名单中。

在华佗延寿酒广告中,“关新良教授”披上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北京中医杂志编委”这样的“外衣”,但中日友好医院的工作人员同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们医院没有叫这个名字的教授。”记者又在《中医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中查找,同样未果。一个叫“liangxin2009”的网友在回帖中写道:“此人真实身份是一个不入流的演员,专指望演专家骗人吃饭。”

《家有儿女》中“姥姥”的扮演者孙桂田也出现在了网上的曝光帖中,她以真实身份分别代言齿白金、华佗药酒、喘气通胶囊、九阳火灸裤、生命三宝、美国U28、肝肾滋、76通脉磁等医药广告,分别在这些广告中称自己患了牙龈萎缩、牙周炎、风湿骨病、肺气肿、全身麻木、肝病、肾病、心脏病等严重疾病,让网友们讥讽为“几乎生活不能自理”,“在每个广告中都说自己吃(用)了广告中的产品后痊愈了,这不自相矛盾吗?”

孙桂田的儿媳陈女士对孙桂田是否患过广告中的疾病表示无可奉告,并认为这事与广告中的演员无关,应该找厂商、药监局、卫生局这样的部门。对于网民的种种评论,陈女士说:“他们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只要我们心态好就行了,无所谓了。现在很多人做了好事还有人说坏呢。我婆婆现在状态挺好的。”

对于此事是否会影响孙桂田以后的拍戏、拍广告一事,陈女士说:“我们家境还可以,今后如果有人愿意找我们拍戏、拍广告,我们就拍,如果没人找,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在家休息,这纯属个人意愿。”

出了问题花点钱就能摆平

李先生曾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员工,他向记者透露了该公司在产品宣传、招商方面的内情。为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公司通常会虚构一个由国家发起的公益活动。使其产品在广告中变成健康中国(一家虚构的组织——编者注)唯一指定的产品。而广告所需的公章大多由电脑合成,医院和消费者看到的都是“红头文件”的复印件,不会专门辨认公章的真伪,虚构的公益活动就变成了国家发起并支持的合法活动了。

红头文件上的某化工大学植物化学物理研究所是这样成立的:公司老总在延庆花70万元注册了一个公司,与郑州某公司联合成立某科技公司,研究所是它的下属单位。研究所的法人代表是该公司的一个司机,因为公司租用了某化工大学的一个不合格的实验室,某化工大学也想在社会上通过产业合作寻找技术项目,这样就成了与某化工大学联合成立的公司了,研究所所长是公司花5万元找校方的一个老师挂名的。

该公司还制作了一个3到4分钟的新闻片,为造成该公益活动曾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节目报道过的假象,该公司先找到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播音的一段视频,只选用其中的图片,然后自己找演员对口形进行配音,这样新闻片就制作好了,拿到活动现场播放给客户看,以显示推荐产品的正规性。

制作广告片的广告公司,一般都有一批长期合作的演员,这些人大多是在北京电影学院招生时找到的,还有的是在演出场所找模仿秀,这些演员拍广告时按分钟收费。

广告片制作完成后,公司便通过各地的药品交易会参加会展,或通过自己的网站寻找代理商,然后把这些宣传片和广告片交给代理商在活动现场和电视上播出。该公司的产品就曾在上海等地播出过。

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诉让这些公司成为工商所的重点监察对象时,公司就会花钱摆平这些事,工商罚款,请工商部门的人员吃饭,事情总会被处理掉的。

“有时,产品中有很多是过期的,公司就重新更换一下包装将产品再次推向市场。”李先生说,当消费者吃了这些产品出现问题,来找公司讨说法时,公司就会根据情况进行私了,花点钱或退点费,事情就搞定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