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1983首届春晚一切从青涩开始

yangguangyule 2010-12-13 17:07:28 总第043期 放大 缩小

1983年首届春晚,全国人民和往年一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晚上8点之前,人们完全无法预料到,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度过除夕夜的方式将彻底改变。

那是一些事情的终结,也是一些事情的开始。

以现在的眼光看,那是一台青涩得不得了的晚会,段落衔接松散,比例严重失调,“笨拙”的穿插,甚至摄像机都常常找不到焦点,一段并不精彩的相声都能杀掉20几分钟时间,郑绪岚、刘晓庆每人都有唱三首歌的机会,现在的宋祖英、祖海羡慕否?李谷一更是要得,如果算上和姜昆、袁世海的山歌对唱,她一个人就演唱了十首,《春之歌》、《年轻的朋友》、《高山流水觅知音》……晚会的后半段,几乎变成了李谷一的个人独唱音乐会。

 那届晚会采取了开放式的做法,导演组安排了四部热线电话,观众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的演员演出节目,就在李谷一演唱完第八首歌曲后,大量的观众点播她的《乡恋》,导演组不敢擅自决定,还是当时的广电部长下了最后的决心,给导演下了命令:“播。”此前,《乡恋》曾被批评为“抒发的不是健康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而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甚至,某主管意识形态的高管在一次讲话中,点名批评《乡恋》,并按照邓丽君的名字发散思维,说大陆现在有个“李丽君”,他说的,当然是李谷一。从1981年起,《乡恋》就成了禁歌,直到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才重见天日。吊诡的是,2007年,一些音乐界人士发出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推动网络歌曲健康发展”倡议书,试图毁掉蓬勃发展的网络歌曲,发起人就有《乡恋》曲作者张丕基的名字,让人无法不感叹知今夕何夕。

春节晚会能够造就一个人,也能够毁掉一个人,1983春节晚会虽然“土”得掉渣,但这两点都开始有所体现。比如王景愚,1983春节联欢晚会上,王景愚表演了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无实物小品《吃鸡》,那之后,王景愚名满天下,走到哪里都成为焦点,但是,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只会吃鸡”,这让王景愚颇为烦恼,因为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演员,甚至还能自己撰写剧本。

说那届晚会“土”,从演员的服装就能看出来,遍地都是高领毛衣和不合体的西装,搁现在,玩西北腔的都要穿专门订作的服装了,但偏偏这种土,反倒让人感到亲切,拉近了观众和演出者的距离。

但是,即便总总不是,1983年的春节晚会依然开辟了演艺界的一个新时代,套用白岩松的话,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即使是一条狗,上了春晚也会变成名狗。如果现在把它拿到春节来播,固然会招致一片嬉笑怒骂,但我琢磨,那骂声大概不至于比现在春晚得到的更多,从这个角度说,相当原生态的1983春晚,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1983年春晚有了先河的意义

600平方米的演播室、5台摄像机、不足60人的工作人员,这便是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晚的总构成。没有云集的明星和华丽的舞台,但这届春晚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中国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李谷一用一曲《乡恋》奠定了自己在春晚舞台上的地位,刘晓庆的一头披肩长发也引领了一把时尚潮流。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中央电视台的黄一鹤,是1983年春晚的总导演,当年他被叫到台长办公室的时候,还不知道将面临着怎样的一个重大任务,当被告知要担任第一届春晚的总导演时,他热血沸腾了,立刻找来工作上的拍档进入了讨论。在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切磋后,第一顿“年夜饭”的雏形显现出来,于是1983年的春晚不仅有了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四位被称作桥梁的主持人,还开设了电话热线,甚至开了实况直播的先河。今年50岁的王女士回想当初看这台晚会的情景时说:“它的舞台和各种技术手段都比今天差远了,可以说很粗糙,但那会儿的人们都看过什么呢?对于当时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人们来说,这就是一台高标准的晚会。”从1983年到1986年连任春晚总导演以来,黄一鹤成了一个成功的起始点,但也为后来者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节目和舞台形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创新,“茶座式”的晚会形式日渐成熟,主持人的功能也日益明确,内地和港台明星的联欢慢慢成为固定的环节,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逐步奠定坚实的地位。

记录·回忆

讲述人:83年央视春晚总导演 黄一鹤

1983年2月12号,那天是1982年的农历除夕日。

全国人民和往年一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晚上8点之前,人们完全无法预料到,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度过除夕夜的方式将彻底改变。当年,我49岁,在除夕来临前的几个小时,因为受命于担当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总导演,我一直紧张地指挥着中央电视台直播的这台春节联欢晚会,当时我自己也没有预料到,我率领的这个班子将在这天晚上为电视艺术领域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后来想想,第一届春晚圆满成功后的感觉正如赵忠祥所言,春节联欢晚会可能是电视文艺的一大转折,其影响之深远,将难以估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