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见证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20年变迁:百年中英街打造深港创新走廊新亮点

文化中国 2017-07-26 15:46:07 本刊记者 王云伟/文 总第240期 放大 缩小

  1997年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同时升起,香港回归祖国。在“东方之珠”重焕光彩的同时,罗湖桥这一边的深圳,也为此喝彩欢呼。从此,20年来,香港和深圳,越走越近,这对中国南海之畔的双子星交相辉映,让世界为之惊艳!香港回归祖国20年,深港两地这片春潮涌动的热土已然迎来时代的巨变。深港合作20年,勾勒出了两座国际化大都市协同发展、共同成长的历史画卷。

  20年后的今天,当一群群国际化人才在前海深港合作区运筹帷幄的时候,当维港傍晚的烟花渐次照亮中环上空内地企业一面面巨幅广告的时候,当“粤港澳大湾区”的宏伟蓝图在世人面前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们深情地祝福:香港明天更美好!在香港回归祖国怀抱2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连同《香港商报》、《深圳特区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等媒体记者来到著名的深圳盐田区中英街采访,一起见证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20年历史变迁,探寻百年中英街的精彩蝶变。

  中英街:“一国两制”的缩影和窗口

  6月的深圳繁花似锦,草长莺飞。在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有一条长约250米,宽不过4米的街道,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东侧属于深圳,西侧属于香港,它就是闻名遐迩的中英街。形成之初,中英街历经勘界分割;改革开放后,它逐渐繁荣,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香港回归祖国后,它是“一国两制”的产物;如今,它历尽沧桑,远离喧嚣,回归人文,正在努力寻求突破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

  历史价值和地理位置赋予了“中英街”与生俱来的商业气质。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英街的商业开始萌芽。改革开放的春风又让中英街开闸解禁,中英街的商贸业开始逐步兴旺起来。据居住在中英街的一位老人回忆,当时中英街发展空间几乎达到了饱和状态,“每天收钱都用箩筐抬”,“购物人群如过江之鲫”便是最好的印证。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孙霄馆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前夜,整条街非常安静。7月1日清晨,中英街的居民都起得格外早,就连许多平常看不见的老人都走出了家门。人们在中英街上自发组成庆祝回归的游行队伍,下午还在中英街“回归广场”举行了“中英街两边居民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中英街是广大内地市民看到市场经济和世界发展的窗口。”在香港回归前一周一位走进了中英街的网友如是记录,在大家看来,当时能进中英街观光购物是见世面的一件大事。

  孙霄介绍,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中英街便开始实行“一街两制”,内地居民赴港也越来越容易,他们看到的是放大了N倍的中英街,见识了更多元更多彩的世界。中英街的居民觉得:“香港回归祖国,中英街会以另一种方式焕发光彩。”在沙头角人看来,7月1日起,中英街便有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曾经被割断的同根情,分隔两地的亲人们开始密切来往。每天去香港上班,也每天来中英街买菜或喝茶,两地的小孩许多在同一个学校读书,在他们心中,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泾渭分明的界限,这种生活的常态让他们更心安和欣慰。

  中英街欲打造文化旅游商贸特色小镇

  记者在中英街采访时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繁荣兴旺的中英街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单一的商业手段已经难以维系中英街当年黄金街的美名。中英街探索转型之路已迫在眉睫——依托着良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旅游这一概念逐渐浮出水面。

  “打造历史文化名街,以文化旅游促经济发展的想法早年便已成型。”中英街管理局王宗民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1999年,中英街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2009年,该博物馆与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开展“中英街文化之旅”的活动。2001年,深圳市盐田区政府修建了一座警世钟亭,翌年举行第一届鸣钟仪式。

  每年3月18日作为中英街的警示日,来自深港两地上千民众聚集此地举行鸣钟仪式。在王宗民看来,中英街的转型便是让历史文化“活”过来,渗透到中英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里。因此,自历史文化发展目标确立以来,盐田区政府投资了5000万元修葺建设骑楼、古塔公园、回归广场、浮雕墙等中英街十大景点。

  作为盐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地,沙栏吓村在中英街的文化转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沉睡200多年的传统麒麟舞陆续被挖掘,“天后宫”和“吴氏宗祠”得到修复,濒临失传的天后宝诞庆典仪式也获得传承,鱼灯舞民俗博物馆面世等,这些充满历史文化风情的中英街文化逐渐取代商业成为吸引游客参观的重点。

  随着深港合作进一步加深,深港两地民间对中英街商贸旅游价值的强烈共识和政府层面的积极意愿都为未来深港合作创新中英街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和可能性。“盐田区正加紧规划,计划将中英街打造成商贸旅游特色小镇,除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还对中英街整体环境改造,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王宗民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盐田便对中英街进行全面的改造,居住、旅游环境已大有改观。

  中英街华丽转身从旧平台上走出新路子

  记者在中英街采访时了解到,现在中英街每年的客流量总体维持在300万左右,最高峰时达到每天1.5万人。目前,华界中英街一共有147家商店,登记过的商铺中只有6家是原籍居民经营,如实惠、波记、泰日台等,虽然客流量难以恢复往日排长龙的状况,但是他们依旧选择坚守,为的就是传承一种精神——货真价实。

  记者慕名来到中英街的香港老字号——泰日台药店采访,发现店里除了木质柜台换成了玻璃柜台之外,其余的装修、地板据说都还是开业时的样貌。泰日台老板李天送是一名充满活力的香港人,他热情接待了记者一行。他满面笑容地介绍,他已经带着家人在这里定居和营业有30多年了,与周围的街坊都有深厚的感情。“哪家孩子病了来买药,如果没带钱就先拿药,过几天街坊一定会送钱过来。”李天送说,“我们店的名字叫泰日台,顾名思义,开业时只卖泰国、日本和台湾的药,大概有50多种,现在药品有几千种,涵盖了世界各地。”李天送告诉记者,这家店面是自己的祖业,“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必须要坚持到底的。据李天送透露,有人曾出十几万的月租承租他的店面,但被他毫不犹豫地回绝了。“说到底还是舍不得,因为有一份感情在里面,这家店面我们会永远代代传承下去。”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香港连锁商户百汇坊在中英街开业已经有两年多了,因为看好中英街的前景,去年百汇坊又在中英街新开办了一家。据百汇坊市场部梁嘉杰经理介绍,目前店里卖得最好的就是奶粉、尿布、药酒以及化妆品,因为物美价廉,吸引了内地不少客户前来购买。虽然近年来海淘、阿里等电商纷纷崛起,但实体店仍有优势。“目前,政府为了支持中英街的发展,将办证时间从三个月一次改为了一个月一次,人流有所恢复。此外,随着海关打击水客的力度加大,生意也跟着有了许多好转。”梁经理如是说。

  作为深港合作的最前沿,中英街除了谋求自身转型发展之路,它也正积极探寻未来在深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精准定位,希望能让深港合作在自身这个旧平台上走出新路子,开出新花朵。

  于2015年1月5日挂牌运作的中英街管理局扛起了这个使命。成立至今,该局铁腕治理了中英街假冒伪劣、占道派货以及“水客”泛滥这多年来久治不愈的“三大顽症”。如今,涉嫌售假门店已全部关停,“水客”走私活动得到明显遏制,街道井然有序。此外,随着新办证中心的启用,进出关通道的增加,中英街通关环境大大提升,游客络绎不绝。

  “中英街不仅不能被时间的洪流冲走,还要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找准定位。”中英街管理局王宗民处长告诉记者说,中英街正在寻求突破,加快转型步伐,取消通关证件工本费、网上预约平台这些都或将在年底实现。据悉,该局正鼓励企业招商引资,打造电子商务、体验式购物平台,实现联网商家免抽查等。我们相信,中英街在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未来实现“商业+文化+旅游”的新型发展道路,必将成为深港创新走廊上的特色新亮点。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