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知识付费争议:分享还是牟利噱头?

文化中国 2017-12-11 21:24:31 总第245期 放大 缩小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得到、分答、知乎、喜马拉雅FM、微博等内容平台纷纷布局。根据阿里应用数据报告显示,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500亿元。但在今年10月底,一篇名为《罗振宇的骗局》文章在网络流传,以得到为代表的内容知识付费平台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文章直指知识付费产品只是忽悠大众,不贩卖有实质性的内容。

  知识产品顾问方军告诉记者:“原有的知识社区知乎、声音平台喜马拉雅FM发展到一定阶段,以知识付费作为商业化方式之一,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从罗辑思维到得到APP,从精品实物电商到主要售卖数字化知识产品,也是兼具必然与偶然。”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知识付费领域还处于产业早期,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和平台过分追求商业化导致内容不精的问题。

  内容同质化急变现

  在外界看来,罗振宇无疑是有远见的。从罗辑思维2014年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再到利用公号卖货带动内容电商浪潮……罗振宇几乎是每一轮趋势红利的最大收割者。

  但付费内容的质量和价值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罗振宇在回应《罗振宇的骗局》一文时称,“那篇文章说错了吗?没有,有的人就是那样,订了知识产品,觉得没用,没用又花钱,他是得吐槽。不过这篇文章,让我们终于想明白了公司下一步的策略,我们决定今后所有的营销费用、广告费用、市场费用全部用于服务好我们现在的用户。”但对于下一步策略的具体执行原因以及外界的争议,得到官方并未向本报记者作出回应,仅表示“暂时没有意向(接受采访)”。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知识付费产品表现形式以课程专栏类、直播类、问答类和线下约见类为主。上述文章质疑知识付费产品三宗罪是:知识付费产品更多意义上仅仅是缓解了焦虑,而非解决实质性问题;传授的知识常常药不对症;得到教授的知识是未经思考的。目前知识付费内容最受用户欢迎的有:职业技能类,如时间管理和文案写作;投资理财类;生活兴趣类,比如音乐诗歌等;专业知识类,比如医学、心理学。而平台也在这些类别上大做文章。

  对此,投资了知乎和得到两个平台的启明创投合伙人吴佩华对记者分析道:“知识付费不像教育行业,更偏出版和媒体属性,重在传播快速变化的碎片化、多元化知识。看个人的选择,跟商学院比,内容付费产品更轻,不过比较适合白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虽然目前在内容上不够广和深,但在国外有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和Audible有声书的产品先例。当然能否做到出版,要看能不能吸引优秀的内容服务商到平台,接下来可能不需要线下的出版商,直接在线上出版。”

  娱乐工场副总裁、长期关注知识付费领域的天使投资人麻宁认为,对于市面上大部分的知识付费产品来说,他们从来也没有去对标教育培训类产品,而是更偏出版、娱乐属性。因为“教育培训类”就意味着你要承载并完成某种期望,而零散的、碎片化收听收看的知识培训,天然承载不了这种期待。

  一位接近分答(2016年最引人注目的付费语音问答平台)的人士对此表示:“人们在网上信息接受的形式慢慢在演变,知识付费形态还是处于很早期,各家都还在摸索阶段。平台为了扩大SKU(库存量单位),爆款和非爆款内容都会上;且用户需求不同,分答有一对一、一对多的产品,分课程型和社区型,不同需求去不同的地方。”

  目前来看,虽然有些平台对内容提供者身份有审核,但对内容把控仍需提高。麻宁对记者表示,有些平台为了扩大SKU,会将质量不够高的内容放进来,且因为存在变现压力,会扶持一些自带流量的网红型讲师,而真正淹没了好的冷门的内容。此外,为了解决人的焦虑情绪,将一些受人关注且同质化严重的内容换标题包装多次,比如光是教人好好说话的内容,就有三四十门课程,教人怎么做PPT,可能有100门课程。

  麻宁表示,“选择推荐什么样的讲师非常考验平台的运营能力和价值判断。有些平台想把讲师的流量带到平台来,是靠讲师吸粉,但是有些平台愿意拿流量去补贴这些讲师,目的是让用户听到真正值得听的好内容。前者虽然在数据上是很漂亮,但实际上用户没有听到有价值的内容。希望不缺钱也不缺流量的平台,能够拿出诚意来现金补贴、流量扶持真正有价值,但是目前并不是非常红的这些讲师。”

  此外,用户的下沉也是平台目前的最大挑战。方军认为现在知识付费仍处于产业早期,处于技术爱好者和产品尝鲜者主导的早期市场。

  商业模式有待观察

  目前,外界关心知识付费能不能成为这些平台的最终商业模式。麻宁告诉记者,各大内容平台都在拓展自己的变现手段,知识付费会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些平台已经得到了数字上的验证,像有些平台是靠打赏,但是付费比例何时能超过打赏还不好说。但是会有几个大的平台出来抓住这个红利,同时,对于投入知识付费的小平台来说也意味着机会。”

  方军表示:“从公司商业模式即‘业务+收入’的组合看,目前仍然呈现多样化态势,而且极有可能一直如此。比如,罗辑思维/得到是知识产品的生产与售卖,吴晓波频道是个人自媒体、知识产品与投资,知乎是知识社区加知识产品平台,十点读书是垂直自媒体加知识产品,喜马拉雅FM是音频平台加知识产品。”

  据了解,知识付费平台和生产者分成各家比例有所不同。喜马拉雅FM的模式为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独家版权三个部分构成,其中付费收入平台和主播是5∶5分成;得到比较重运营,是以PGC专栏类内容构成,收入由平台和主讲人分成(具体比例未知);知乎对直播主讲人收入抽成30%。

  喜马拉雅FM提供的数据显示,“付费精品”专区现有商业、外语、音乐、亲子、情感、有声书等16个类目,3000位知识网红以及超过10000节付费课程。截至2016年底,喜马拉雅FM的付费内容营收占比已超过50%。喜马拉雅FM方面称,平台付费用户占活跃用户的3%。“免费内容肯定还是平台主流,平台目前拥有亿条音频内容,付费产品的比重还特别小。截至去年末,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付费用户的平均付费间隔为7天。”

  知乎在今年上线全新的知识市场板块,包括知识付费产品知乎Live、知乎书店、私家课等,有人惊呼知乎俨然成为了一个知识版的淘宝。知乎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知乎Live的总参与人近400万,已有近5000场Live,复购率达到42%。而易观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知乎的付费用户转化率仅为2.3%。喜马拉雅FM为3%,得到为18.3%。

  知乎表示:“目前商业化重点是广告,广告也是商业化过程中最成熟的模式。但商业化布局肯定不仅限于广告,也包括知识市场的诸多场景,市场还太早期,需要我们推动市场往前走,不能太计较是不是短期立刻能收割的事。”

  商业模式的成功,用户是否买单还是最主要的问题。“目前来看,在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个鸿沟,绝大多数新兴技术产品都跨越不了这个鸿沟。因此,知识付费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从早期用户市场跨越进入大众主流市场。”方军说道。

  麻宁认为,在中产焦虑、中年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知识付费的风口还会持续两年左右,投资机构也从去年的观望变得比较愿意去接触该类创业者。吴佩华表示,知识付费产品长远发展核心仍是看内容对用户有没有用。“内容生产者有没有持续产出好的内容,如果有内容,大家愿意付费的话,那就可以持续下去。”

  (中国经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