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共享市场在试错中创新

绝对深度 2017-11-14 20:35:17 总第244期 放大 缩小
 
 共享经济近期再掀波澜。10月10日,某共享雨伞品牌宣布获得3000万元天使轮融资,这是迄今为止共享雨伞行业获得的最大额度的单笔融资。有人感慨共享市场热度回潮,但在更多人看来,哪怕是斩获大笔融资,也无法让共享雨伞躲过共享经济挤泡沫的“暴风雨”。

  共享雨伞需求待释放

  自今年以来,共享雨伞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进场的玩家包括有伞、春笋、摩伞、共享e伞等,但行业发展一直面临争议,包括真伪需求的质疑,还有低频、低门槛、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等问题。

  针对这些争议,有伞创始人柳青称,一些企业对共享概念的盲目追逐让公众对共享雨伞产生了误解。柳青认为,用户需求可分两部分,一是刚需,如下雨天和恶劣天气;二是衍生需求,即在足够方便和高品质服务的基础上,释放高温场景、替代自己带伞习惯的需求。据团队测算,虽然受地域和季节影响,但是中国平均一年中有不少于120天的用伞需求。柳青预测,在需求被释放之后,共享雨伞有可能实现日均百万单甚至过千万单的业务规模。

  在创业者的PPT上,市场蓝图总是光明美好的,但无论如何,与共享充电宝等其他共享经济项目一样,用户对共享雨伞的需求还有待实践验证。至少从现状来看,共享雨伞“钱途”并不明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局共享雨伞的十几家初创公司拿到融资的不多,融资总额还不到一亿元,资本对这一行业的态度始终比较冷淡,而同样饱受质疑的共享充电宝却在40天内拿下12亿元融资。

  除了用户体验,线下运营成本、产品损毁率、使用频次等也是需要探讨的细节。记者了解到,共享雨伞有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随处使用的自由借还型,类似现有的无桩共享单车;一种是有桩的自助设备型,同时铺设雨伞和智能伞架。有桩模式总被用户吐槽布点少、取用不便,还另有一重政策风险:今年6月,共享e伞在杭州铺设了5万把共享雨伞,不到一天就因占用公共设施被城管强制清理。

  业内普遍认为,产品本身价值不高但维护成本不低,共享雨伞的发展潜力还有待考量。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共享雨伞使用频次低,市场不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大爆发。

  共享汽车未来之路待解

  就在近段时间,沈阳街头出现了大量的“共享宝马”,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作为全国推广的第一站,共享汽车在沈阳共投放了1500辆崭新的宝马1系轿车。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共享宝马加油全部由平台负责,资费标准是每公里1.5元,每天200元封顶。

  对于消费者来说,花上一点钱就可以过一把“豪车”的瘾,虚荣心确实太好满足。但是,想想其背后的投资方,压力恐怕真的不小。因为共享汽车发展所呈现出的高投入,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

  众所周知,共享汽车由于汽车本身“大块头”的特点,并不能像共享单车一样肆意免费停放,而是需要大量正规停车位。不过,相较于停车点建设本身,更大的难度在于如何利用好不同停车场的资源。黄金位置的车位动辄每月上千元的费用,让很多运营商望而却步。伴随分时租赁公司的涌入,停车位的资源正变愈发紧张。

  一些没有太多驾驶经验的驾驶者对车辆不熟悉,在停放车辆离开后,忘记关闭大灯,导致电瓶没电的情况出现,进而影响到下一个用户正常使用。除此之外,共享汽车的密闭环境也对于车内清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照共享单车的种种遭遇,各种超乎想象的人为破坏等被动损耗问题,共享汽车可能同样需要面对,而且,汽车的维修成本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一旦发生恶意破坏,“共享汽车”企业又该如何处置?

  还有人表示了自己的顾虑:“万一借的车子出车祸了怎么处理?借还点不方便的话,还不如打的呢……”

  小众项目折戟沉沙

  投资人不看好共享雨伞在情理之中,毕竟投资人要赚钱,火爆的共享单车都让朱啸虎喊出“摩拜、小黄车合并才能盈利”,何况共享雨伞这样的小众市场。随着共享市场蛋糕被瓜分大半,创业者只能切入雨伞、充电宝这样小众市场求突围,但交出的成绩单往往惨淡。

  7月,在北京亮相的“共享睡舱”被有关部门紧急叫停,无须登记身份信息即可使用和存在消防隐患成主因;9月20日,西安街头出现“共享马扎”,但市政部门均未收到备案通知,部分马扎被收走,北京街头出现过的共享马扎也多半遗失;在上海街边冒头的共享遛娃小车被城管部门清理;一些共享雨伞商家因雨伞“有去无回”接连倒下。

  共享充电宝行业更是重灾区:9月28日,共享充电宝企业Hi电被爆出全面收缩线下推广团队,约有200名员工面临被裁;10月11日,杭州共享充电宝公司乐电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并已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

  据统计,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接近4万亿元,增长率为76.4%,在重点领域融资额达到1710亿元。各类五花八门的共享项目层出不穷,其中不乏玩噱头的奇葩项目,不少人感叹共享经济已经被“玩坏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提出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鼓励共享经济在试错中逐步走向成熟。创投圈人士表示,共享经济仍然处在婴儿期,不宜用“伪共享”来否认共享经济创新,应允许市场试错。

  (编辑组稿/毕晓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