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举行建校十周年大会暨发展论坛!

2024-04-11 本刊记者 常新/文 总第321期 放大 缩小


  3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建校十周年大会暨发展论坛。各级政府领导、百余名院士、海内外高校代表等1000余人共同见证这一盛事。会后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发展论坛。

  “十年做对了五件事”,未来将继续“融汇创新”

  2014年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教育部批准成立,落地深圳市龙岗区。十年来,学校秉承“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的创校精神,从荒芜的空地和废旧的厂房起步,发展成为如今占地约133万平方米,建设有六所学院、七所书院,一万多名在校师生的国际化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总结了五条十年来的办学实践感悟:

  第一,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需求,规划了四大学科群,迄今为止,这四个学科群的发展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第二,建立和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学术管理体系和人才评价系统,保证了师资水平和学术质量能够站在国际一流大学的前列;

  第三,紧紧抓住了学生的“两头”,即进口和出口,招生质量和毕业生质量是社会对这所大学认可度的考验;

  第四,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六十年来所坚持的书院制和全人教育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育人方法和学生管理体制,先后建立了七所书院,实施四年一贯的通识教育课程;

  第五,建立了一套与社会密切互动,鼓励社会参与办学的系统。

  徐扬生强调,学校立校之本是“融汇创新”,就是“包容”和“创新”。“包容就是自信,创新就是自强,包容才有全球命运共同体,创新才有新质生产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继续以“融汇创新”的精神,担当为国家探索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使命。

  徐扬生表示,展望未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全面提升全球影响力:建成15-20个世界一流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继续按照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需求,建立基础性、前沿性、跨学科的科研平台和技术转化中心;继续深化与香港中文大学及国际高校合作伙伴的创新合作,将大湾区打造成国际高等教育的高地与枢纽。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外合作示范性大学,在2035年建成国际化一流研究型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典范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致辞时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十周年以来,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和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的优势,成功引入一流学术体系,着力凝聚拔尖人才队伍,重点打造一批新兴优势学科,大力开展国际化办学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深圳这座城市增添了精神气质。期待学校继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他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继承香港中文大学的优良传统和学术体系,培育出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典范,为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希望学校通过分享宝贵的合作办学经验,推动粤港澳高校更高层次、领域更广阔的合作,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创科的支持。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表示,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希望港中大(深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立足深圳、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奋力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港更紧密合作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深圳将一如既往支持学校改革创新发展,携手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表示,创校十年间,港中大(深圳)在港中大的精神引领下,传承学术体系与办学理念,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培养青年人才。两校同心筑梦、联系紧密,合力打造“一个品牌,两个校园”,是香港高教界融入国家发展的成功样板。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曾参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创建。他表示,香港对深圳的成功有不可或缺的贡献,而深圳对香港的未来也是不可或缺的,深港合作必定双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就是一个好例子。因此,必须继续鼓励对外开放,促进学术交流。

  礼赞十年风华,续写教育华章

  会后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发展论坛,深入探讨“携手共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自主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议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郑永年,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吴曼青,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唐叔贤参与研讨。

  会上,徐扬生向一批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出杰出贡献的嘉宾颁赠荣誉奖牌。

  大会文艺表演环节,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乐团、合唱团带来《YouRaiseMeUp》《旱天雷》表演,韩启德、段崇智等引领全体嘉宾合唱《东方之珠》,浓厚的深港情谊在歌声中流淌。

  校庆期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还举行了世界校长论坛、升国旗仪式、集体婚礼、校友返校日、院士论坛、中学校长论坛、各学科领域的学术论坛、学生文体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激励全校师生共同续写教育华章。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展大事记

  2010年2月6日,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意向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12年10月,教育部批准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动工建设。

  2013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教授获聘任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

  2014年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去筹成功,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学校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在深圳龙岗落地生根,首批设立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三个学院。

  2014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次启动招生,面向全国17个省、直辖市招收300多名本科生。其中,在广东实行综合评价测试。

  2014年9月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首届本科生入学典礼。

  2015年4月30日,第五届世界大学联盟校长圆桌会在香中文大学(深圳)召开,主题为“兼顾全球与本土:中国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进程”。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批书院——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相继成立。

  2016年11月19日,首届硕士生毕业,这是第一批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毕业的学子。

  2017年4月10日,两所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同日落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别是由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领衔的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以及由2012年诺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领衔的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

  2017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00万平方米的一期新校园落成,正式投入使用。

  2018年3月29日,祥波书院举行成立仪式,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女士出席见证。

  2018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

  2019年1月6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牵头组建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获深圳市基础研究机构建设授牌。

  2019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合作伙伴数量突破百所,国际影响力和海外知名度不断提升。

  2019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所直属附属医院——深圳吉华医院正式动工建设。

  2020年7月1日,数据科学学院成立,培养跨学科人才,应对数据时代之挑战。

  2020年11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迎来首届博士毕业生。

  2021年8月3日,音乐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为深圳重点建设的“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

  2021年8月17日,医学院正式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为国内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

  2022年9月2日,道扬书院正式成立。

  2022年10月10日,音乐学院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2022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设立2+2本科学位课程,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让学生于深港两地校园修读双主修本科课程的项目。

  2023年2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签署三方协议,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发展。

  2023年5月15日,医学院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2023年7月,第七书院成立,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个研究生书院。

  2023年9月,二期校园工程全部完成,正式交付大学使用。

  2023年9月8日,厚含书院正式成立。

  2024年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迎来建校十周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