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创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所坚持的政治前提

深度 2021-09-06 开元/文 总第290期 放大 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提出的一系列的政治主张,政治方向、政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都十分清楚和明确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如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习近平十八大以来,针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什么是政治

关于什么是政治的理解、认同、解释有很多,这里就不作累述,引用一段在我国认同的诠释吧;“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殊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和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政体)。 ”

(1)政治涵盖两层含义:一是 “政”指的是政府;“政”是政权主体,“政”主要是政权,政府,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治组织,政治机构。二是“治”指的是治理。“治”主要是指法律,制度,政策以及依据这些进行的行为,包括军事,法律,行政等方面。“政”是硬件,“治”是软件。

(2)政治作为一种形态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出现,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经济、社会、文化和观念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基本上取决于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其中,既有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也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表明既不搞单一公有制也不搞私有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仍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应当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是不可替代的,要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要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良性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其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意味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言的。原来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力非常落后,连低端低质的供给也不能满足人民低水平的物质文化需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中高端生产力相对不足,低端低质产品过剩而高端高质产品供给不够充分,不能满足人民提高了的美好生活需要,因而形成了供给和需求新的不平衡。还应看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也需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把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动力都充分激发出来,共同致力于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共同推动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政治思想。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政治制度。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前提体系

“八个明确”。就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站在历史新的更高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从二O二O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十五年,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更高目标,丰富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作出这一战略安排,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实际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发展成就超出预期,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形势越好,头脑越要清醒,要把握好实现长远目标和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构建与新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政治体系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当高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民主,更是真实的、有财产保证的、建立在“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经济制度上的民主。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只是在法律上、形式上、人格上实现了人人平等,但在事实上是不平等的。当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面临着贫困、失业、疾病的困恼的时候,他们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来保证自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疫恐惧的自由”,这种平等对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们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国家、集体、领袖的身上来保证和发展自己的自由民主权力,还不如建立起一个牢固的、理性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经济制度,让国家、集体、领袖为人民服务。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民主制度。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了人人拥有恒产、“制民之产、保民而王”、“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恒产制度(孟子语),这就为绝大多数人的解放包括政治解放提供了基础。一个拥有了强大中产阶级的社会,是一个最繁荣、最理性、最稳定的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7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当既不同于资本专政的少数人的民主,也不同于国家主义、威权主义的个别人的“为民做主”。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具有更高效率的民主。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有时往往导致相互扯皮、办事拖拉,为平等而平等,为权力而权力。美国的“水门事件”就充分说明,小小检察官为了青史留名,抓住尼克松总统的失误大做文章,在议会和媒体上大肆渲染,最后罢免了尼克松,使越南战争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永远的伤痛。党的十九大报告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中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政治前提和政治保障。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二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一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思想。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相互取代更不能相互否定,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四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是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围绕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能源安全战略等等。六是坚持正确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保持战略定力,防范各种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七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党必须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把握,及时对重大方针、重大战略、重大工作做出决策,确保我国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