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深圳经验是什么 大国尊严系列之一

高端解读 2020-11-26 17:11:41 杨宝荣/文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总第280期 放大 缩小

从发展经验交流看,深圳无疑是了解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经典窗口。深圳经验的经典不仅体现在工程建设领域曾创造了著名的“深圳速度”,也在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快速进步。单从技术角度看,一些拥有更高机械化程度的发达国家具有深圳的快速建设能力。但要实现像深圳这样快速、持续、综合的进步则并不容易。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深圳速度是中国实现快速发展奇迹的一个典型表现,深圳经验是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探索的焦点。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将深圳经验概况为十条发展经验。“深十条”是站在中国的发展经验探索角度总结的,但对于经验交流而言,“深十条”也是发展中国家了解中国发展经验的重要内容。

“深十条经验”的不同语境解读。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圳经验”的总结是站在国内发展,从开启新的全党全国的工作角度来阐述的。这种阐述既包括对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动力、方向、目标、发展思想、坚持原则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包括改革探索中国家制度建设的成效及改革过程中新的发展理念及对深化改革的意义经验总结;或者也可以从改革自身、改革与当代发展、改革与未来方向等经验进行解读;或者从执政党领导国家的发展能力视角解读;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理论的完善角度解读;从国家工业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角度解读;从国家统一大业的“一国两制”角度解读等。由此,不同视角对深圳经验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解读都可能是不同的。同样,站在国际发展经验交流视角看,“深十条”的经验总结对于很多尚在探索发展道路和国家治理国家也是有多样的积极作用的。

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发展环境调整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方向。习近平讲话中关于中国兴办经济特区的历史回顾清晰表明,适时调整国家发展方向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指,“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回顾革命历史和社会建设实践,新中国建立之前的革命斗争方略、建国后的社会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工作中心调整,都离不开国际形势的变化大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方略离不开国际反法西斯形势的变化、建国后的制度建设离不开冷战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离不开冷战结束及多极化快速发展。从抓机遇视角看,中国之所以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迅速脱胎换骨成为现代化国家,就在于能够精准把握时代脉搏,适时调整发展政策。

发展经验探索始于基层实践“先验”。深圳改革试点的成功只是中国不断进行社会改革试验的一个缩影,而不仅仅是改革开放成功试验的窗口。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通过“先验”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来寻求科学道路。这种方式广泛存在于中国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社会实践中。如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七大在陕北开会,这是陕北人的光荣。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我们的一切工作在这里先行试验,在这里开七大,在这里解决历史问题。”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中著名的“三湾改编”、建国后的“公私合营”、“农业合作社”……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自贸区”……这些之后被广泛应用和推广的经验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基层社会经济建设实践探索。人类掌握的知识之所以称为科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先验”的实践与规律的总结。在制度设计层面,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基于社会实践的先验及对规律的掌握和应用。由此,在推动人类制度进步的过程中,共产党人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和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特区”试点有助于循序渐进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那些仍依靠初级产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家而言,既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延伸价值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又担心开放的合作会对本国脆弱的产业经济带来致命的冲击。由此,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对外合作中踯躅徘徊。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对此是感同身受的,从1979年设立特区,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也一直充满担忧。搞活经济需要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但参与国际竞争则需要规模竞争突出的企业;出口导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问题,但却容易形成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特定视角看,任何经济政策都是一把双刃剑。但从人类发展经验看,封闭必然落后。中国深圳发展经验表明,通过试点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既有助于降低风险、提升适应能力,也有助于不断总结经验通过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激发市场活力、弥补发展差距,并促进更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

深圳经验的独特性与普遍性统一。当我们今天看待深圳经验时,除了曾经创造的深圳速度,更显眼的是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持续进步和产业不断升级。从一个边陲小镇到全球性科技企业云集的转变,从依靠特殊政策发展到引领技术产业发展,深圳已经成为中国一张发展奇迹的靓丽名片。或许与其他经济特区相比,深圳产业发展的快速升级有其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恰恰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改革开放初期探索道路的高瞻远瞩。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市场条件有着较大的差距。从原材料、资源开发驱动到规模经济驱动、技术创新驱动、资本驱动……世界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积累了不同的发展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否适合中国,需要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来绘制可复制和扩展的经验。由“试点”“试验”到“经验”,其背后逻辑正是执政党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中的科学经验总结和制度设计。同样,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同的资源、市场禀赋条件决定了发展道路选择的千差万别。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推动经济起步,才能逐步培育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和行业均衡发展。

价值导向与发展规律的高度统一。“深十条”多处着眼中国共产党党性和国家制度特点,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价值导向。一方面,正如“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信条一样,中国改革开放的价值导向就是“人民为中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发展规律既体现在尊重市场规律,也体现在寻求发展中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遵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与可持续性。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是在“摸着石头通过河”,那么时至今日,中国已经积累了市场经济的较多成功的经验,中国今后继续推进的深化改革将是有章可循的改革。从改革开放初中央只给“特区”政策,具体怎么搞由“特区先行先试”,到《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中“总体要求”和具体方向作出明确规定,体现出中国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既不走老路,也不走歪路,而是继续走创新引领高水平开放型国际发展的新路。

用开放的心态引领高质量创新发展。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如果抱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只能是自闭前进的道路。深圳经验不仅是经济发展经验,也是制度探索经验。在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深圳经验所昭示的不断探索精神仍将继续发挥引导作用。一方面,深圳经验就是中国市场经济学习国际经验的过程。深圳特区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当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参与产业全球产业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中国在制度设计上更具有兼容性和可参照性。2019年8月党中央出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后,试验的继续深化使深圳再次成为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方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