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高职扩招100万,如何招? 谁来教?怎么教?

热点观察 2019-04-30 17:50:30 总第262期 放大 缩小

全国两会闭幕已经月余,有关高职扩招100万人的计划仍是坊间议论的焦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高职扩招100万人这一规模前所未有。对比来看,近年中国普通专科招生人数2016年为343.21万,2017年是350.74万,2018年为368.83万,显然,这种少则七八万、多则十几万的扩招规模,与此次的100万不可同日而语。

高职扩招100万的政策发令枪究竟为何鸣响?100万的“小目标”又如何实现?

扩招迎来重磅利好

事实上,中国高职院校已连续多年深陷“生源危机”,职业教育正面临严重的生源短缺。

黑龙江省某高职院校去年招生4600多人,低于5400人的计划招生人数,30%的省外招生名额基本招不满。

中职院校的情况也不乐观。据哈尔滨轻工业学校校长阮培毅介绍,该校每年计划招生1300人,实际招生1000人。一些工作条件较差的专业,比如焊接、机械加工等,报名人数仅为个位数,不足招生计划的三分之一。

另据了解,黑龙江省41所高职院校中,只有8所需要考试,其他都是免试入学,只要学生来,学校就收。

面对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扩招100万人无疑是重磅利好

面对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扩招100万人无疑是重磅利好。

“扩招100万,释放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信号,职教发展迎来了春天。”黑龙江职业学院副校长郑福贵认为,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扩招,可以满足这部分群体的学习需求,又能明显补充职业院校生源,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迎来的重大利好。

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需增加1000多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一由职校委培,三分之二需向社会招聘或雇用当地农民。“希望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产业急需人才,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实现智能制造提供有力保障。”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孙百鸣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等举措,给职业教育学校带来很大激励。学校将抓住这些机遇,加快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如何招?

扩招100万的“小目标”绝非一蹴而就。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在产业需求对接、师资队伍建设、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制约着职教水平的提升。瞄准100万扩招目标,还需迈过“如何招”“谁来教”“怎么教”这三道坎。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8年发布的一项中等职业教育调查显示,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实际招生报名人数比例约为:一产(农业类)20%,二产(加工制造业类)8%,三产(服务业类)70%。

“制造业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但实际报名人数最少,这一比例显示出中国职业教育在产业发展需求与学生报名意愿间存在很大偏差。”阮培毅评论说。

在郑福贵看来,目前“重普教、轻职教”“蓝领不如白领”的传统教育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加之当前“90后”“00后”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尤其是“苦脏累”的专业,学生也不愿意学。“在人们的观念中,职业教育仍然没有突破层次教育的范畴,与类型教育仍有很大距离。”郑福贵说。

为转变社会传统观念,中国职业教育一方面正努力构建一条属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上升通道。在这个通道中,未来职业教育培养的“工匠”“大师”在人才评价上将等同于普通教育的硕士、博士。另一方面,中国也在大力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相关待遇,给这一群体更重要的社会定位,进而引导学生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化,从根本上扭转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破解“一线人才紧缺、本科生无业可就”的困局,顺利实现扩招100万的目标,还需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互通机制,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扩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范围,推动初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出台职业教育领域的行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

谁来教?

实现扩招100万的“小目标”,还要在提升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上努力。

当前,新产业、新技术不断发展,各行业、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新迅速,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职业教育还面临教师队伍能力水平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有的甚至严重脱节。

某职业院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一半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学习知识速度慢、专注度不够。外聘教师又不够稳定,不利于师资建设。

也有一些职业院校教师分析,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老师大部分时间忙于备课、完成课时,很难再有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则是学校缺乏有效激励手段,一些中职学校甚至不能评定正高级职称,挫伤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主动性。

针对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中国开出了“双师型”教师的药方。未来,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主流,将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并且这些教师将不再依赖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考,而是变为从企业公开招聘。对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以充分调动更多企业人才从事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怎么教?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也是扩招100万“小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职业院校,仍由学校主导研发课程,企业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进展缓慢,合作效果有待提升。

黑龙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王明福说,在政策、法律、财政、税务等配套措施没有跟上的情况下,企业很难主动对接。比如,由于在办学性质、利益分成等方面缺乏明确法律依据,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探索建立的混合所有制学院也无奈进入发展的“瓶颈”。

多位受访职业院校校长指出,新扩招群体包括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他们比青年学生的状况更为复杂。他们可能已经成家、工作,不仅自身面临生存压力,还要承担来自家庭的负担。诸如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够不够、上学意愿强不强,学费由谁承担、课程培养方案如何制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哈尔滨市某职业院校负责人表示,以往面向乡村能人开展的夜校,就曾遇到农民3月农忙不能开课、秋收之后才有时间上学等诸多实际难题。“面对新群体,一定要吸取多方经验和教训,充分考虑各群体实际情况,以免重蹈覆辙。”

此外,还需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向市场优化专业结构。特别是要切实为企业提供实训资金、税收优惠,可根据企业在提供师资、培训、顶岗实习等方面的投入程度进行分阶税收减免,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编辑/文俊)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