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献策鹏城:聆听2019深圳两会代表委员心声

阳光城市 2019-02-27 10:17:44 本刊记者 王云伟/文 总第259期 放大 缩小

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如桂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激荡人心!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沐浴着初春的阳光,深圳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深圳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日前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推开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城市范例”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圳建市40周年。新年伊始,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部署,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十个先行示范”要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等重点工作,推动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深圳建市40周年。

时势在我,催人奋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期待与重托,连日来,深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发表真知灼见,为城市发展凝心聚力,推动深圳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本次深圳两会,审议、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在回顾总结2018年工作的基础上,两会明确了2019年深圳的奋斗目标、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为推动落实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决策部署贡献“金点子”,唱响“好声音”,将有力促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推动深圳向着宏伟目标阔步进发,在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陈如桂市长:建设幸福深圳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服务市民,尽心尽力服务企业,努力把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要着力建设幸福深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1月18日上午开幕的深圳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深圳市长陈如桂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彰显浓浓民生情怀,提出2019年要办好十个方面40件民生实事和一批民生微实事。

陈如桂首先以一组数字展示过去一年的成绩——初步预计,2018年本市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辖区公共财政收入9102.4亿元、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38.4亿元、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经济发展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

陈如桂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将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一是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核心引擎功能;二是坚持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狠抓改革攻坚;三是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四是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五是打造国际一流智慧城市,抢抓智能时代发展先机;六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七是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八是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九是落实精准脱贫攻坚战部署,坚决完成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任务;十是着力建设幸福深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围绕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陈如桂在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继续推进“城市质量提升年”部署,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全年计划完成40项民生实事,并通过群众“点菜”、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组织实施6000个以上民生微实事项目。这些“微实事”每一项都接地气、够实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点燃”了市民对新年的新期待。

深圳市政府2019年计划完成的十个方面40项民生实事将围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持续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方便市民出行、坚守安全底线、丰富市民文体生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营造生态宜居环境等十方面展开。

其中,多项2019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均在2018年的基础上持续增量推进。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18所,新增公办中小学位3.1万个以上;新改扩建医院5家,全市新增病床3500张;新增少儿近视防治和脊柱侧弯筛查服务;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等。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将安排九大类民生支出2709亿元,其中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11%和1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民生实事将“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单列为一大方面,其中特别提到,将全面推进网上审批,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根据报告,2019年我市将新推广“秒批”服务和“不见面审批”事项各200项。全面推广统一政务服务APP,努力实现95%以上个人事项和60%以上法人事项移动办理。这不仅仅彰显了深圳市政府的贴心,还体现了深圳大力推广智慧民生服务,致力于打造一流数字政府的决心。

黄振良:共建“深港澳青少年交流机制”助力大湾区建设和发展

深圳市政协委员、香港达升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振良一直以来非常关注深港两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在今年两会上,他提出“共建深港澳青少年交流机制”助力大湾区建设和发展。

黄振良委员认为,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更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优势、先天区位优势、开放型经济优势、人文环境优势,已经具备了建设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本条件。粤港澳三地不仅同根同源,血脉相通、文化相同,早有合作基础,且各个城市的优势高度互补,有纽约、旧金山、东京这三大世界级湾区不具备的结构优势,未来的发展前景可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深圳要抓住这一广东、深圳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

为此,黄振良认为,深港澳青少年不仅是深港澳地区的希望,更是国家的希望,所以要共建“深港澳青少年交流机制”助力大湾区建设和发展。黄振良建议,对三地青年交流合作进行全局性的统筹和长远考虑,建立常态化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同时加强教育、就业、创业以及深圳与香港社福界等方面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深港澳青少年交流向纵深发展。黄振良同时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利用社交网络等现代化通讯媒介,建设深港澳青年网上常态化交流的平台,既可以广泛宣传深圳,介绍港澳青年在深就业创业政策,也可为港澳青年在深学习、工作、生活答疑解惑,为深港澳青年的进一步深入交流奠定基础,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加油助力。

杨勤:老旧小区楼宇加装电梯问题应尽快得到解决

老旧小区楼宇加装电梯问题,是政府与民间共同想努力推进的大事。然而,这项重大民生工程,还有许多难题等待破解。因此,今年两会,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再次对该问题提出建议。杨勤告诉记者,深圳市有一大批建于1997年之前的居民楼没有安装电梯,这些旧楼通常为6层到9层。随着人口老龄化大潮的快速到来,越来越多每日攀爬的高楼层的住户感到“力不从心”,加装电梯成为老旧高楼层住户迫切的愿望。

据了解,事实上,旧楼加装电梯早已列入了政府民生工程的议事日程。早在2008年12月,广东省就下发了《关于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深圳市政府也早已开展这项工作。2013年年底,深圳规土委就出台了《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在满足建筑结构、消防等安全要求和城市景观的前提下,已办理房地产权登记的既有住宅可以申请加装电梯。2018年,深圳市规土委积极调研,提出了“两个三分之二”的办法意见上报市政府,获得批准通过。

旧楼加装电梯工作之所以推进困难,杨勤分析,问题主要在于同栋楼居住上下的业主意见不一致,阻碍了申报工作的推进。业主之所以“谈不拢”,其核心问题是电梯的购置安装、运行使用、保养维护的费用如何分摊,对低楼层住户采光的影响、电梯的安全和噪音以及加装电梯后影响房价等。而政府有关旧楼加装电梯缺乏有效的配套公共政策,没有出台可落地可操作的补贴方案。

为此,杨勤建议,专门成立一个市旧楼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学习福州市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一个专门为旧楼加装电梯的审批一条龙服务窗口;学习厦门市在有关部门官网上,提供一系列关于旧楼加装电梯的服务性信息、政策条文、指导意见、原则标准等,以便实实在在地加大此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力度。另外,杨勤还建议政府尽快提出费用分摊的标准指导意见,根据本市需加装电梯的不同楼型和加装电梯的不同类型,对不同楼层业主在电梯购置安装费用和加装后使用保养维修管理费用的分摊标准,例如一楼免费,二楼基准价,每高一层增加基准价10%,提出指导意见标准、基本的指导意见和可行的参考方案。在此基础上,再推进业主们进行协商解决,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黄舜: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 让我们对深圳明天充满期待

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协委员、邦德教育执行董事长黄舜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如桂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振奋人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新时代、新定位,把深圳定位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现代化强国的城市的范例,极大地鼓舞了我们,为我们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让我们对深圳美好的明天充满了期待,这意味着深圳的定位全面升级,已经走上快车道,深圳要做现代化国际强市。

黄舜认为,城市的发展首先决定成败的关键是人才,深圳需要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国际化和年富力强的人才。引进人才不能只看名气,看学历,看证书,个人综合能力也非常重要。其次是优化营商环境,要吸引一流人才来深圳工作、定居,不仅要看人才政策有没有吸引力,更要看这座城市有没有吸引力,所以要改变政府职能,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多和企业家做信息沟通,简政放权,尽力为企业服务,帮中小企业降底运营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那些有优势的企业、有一定品牌的企业要进行资金和政策扶持,让企业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优秀的服务氛围。

黄舜建议,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发展生态、民生、医疗、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特色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城市才能兴。要扶持本土的教育品牌、民办教育企业。最后必须用法治、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支撑城市的继续发展,要推进和建立城市信用建设,同时还要注重舆论引导,把城市好的方面、优秀的方面展示在大家面前,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过来扎根发展,这也是时代赋予深圳的责任。

赵卉洲:打造更好的国际化人才政策环境 推动深圳品牌国际化

曾为国家领导人量身定造APEC礼服的著名服装设计师、深圳时尚领域一直以来孜孜不倦探索和创新的深圳市政协委员、艺之卉时尚集团首席设计师赵卉洲在两会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深圳“走出去战略”,深圳品牌国际化发展迎来了最佳时机,建议深圳打造更好的国际化人才政策环境,推动国内外人才在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观念认知等方面的融合,加速推动深圳品牌国际化。

“建议利用地理优势,建立以香港为中心点的离岸人才基地。”赵卉洲首先谈到,深圳前海自贸区的建设对于吸引国际人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目前仍属于建设发展期,许多国际优秀人才更愿意以香港为窗口去了解国内,深圳有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并基于深港两地合作的紧密性,政府可考虑走出去吸引人才,在香港设立“深圳国际人才基地”,通过与香港政府合作,以支持深圳知名企业建立香港离岸研发中心或研发公司,人才与技术在香港实现,引入到深圳实现产业化,在解决国际人才引进问题的同时,又提升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人才的融合问题。

“同时建议利用深圳高校平台,建立与国际知名院校课程合作平台。”赵卉洲认为,品牌国际化人才的融合不仅要吸引人才到国内,而且还需要让本土的高端人才熟悉国际环境。她谈到,目前深圳也有一些与高校合作的项目,主要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并未体现国际多元化内容。她建议深圳市政府主导建立深圳高校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培养课程,引进国际高校学者,针对国际文化环境、研发、市场、法律、财务、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知识领域进行教授传播,以提升国内企业在品牌国际化策略的认知,减少本土企业国际化策略失败风险。同时建议深圳市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将其纳入企业品牌国际化策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记者了解,今年是赵卉洲履职的第5年,她告诉记者,对她而言,5年来,她最大的收获是在设计思维、企业经营思维外,多了一分“跨界”思维,增强了政治觉悟,并发起了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卉基金,增加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赵卉洲说,她还记得自己首次履职的情形,那是2015年5月的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她为履职做了大量准备,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行业,提交了不少提案,包括推动深圳建立中国时尚指数、深圳时尚产业孵化、深圳服装产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圳设计参与“时尚之都”城市形象构建等。这些提案几乎都被采纳和落实,令她信心满满。

谈到未来,赵卉洲表示,锻造国际化品牌需要时间的沉淀,作为企业家,应该沉淀品牌文化,提炼品牌价值,身体力行为中国品牌代言,不遗余力让世界见证中国品牌的力量,打造让消费者信赖的中国品牌。

马勇智:政府工作报告彰显民生情怀 全方位谋划细微处着力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深圳市侨联主席马勇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如桂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非常接地气,彰显了浓浓民生情怀。报告提出2019年全年计划完成十个方面40项民生实事,并通过群众“点菜”、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组织实施6000个以上民生微实事项目。这些“微实事”每一项都接地气、够实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深深温暖人心。

马勇智对记者说,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桂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服务市民,尽心尽力服务企业,努力把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要着力建设幸福深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翻阅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是浓浓的为民情怀,是倾力改善民生的实招实策。

马勇智说,细读报告可以发现,相较往年,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有“增”亦有“减”,有“大”亦有“微”。大手笔见大情怀,微实事也能做出大文章。全盘谋划,舍得投入,深层次发力,细微处着手,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读出了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读出了深圳不断发展提升的民生观——民生为先、民生为上,改善民生要有全方位视角,要下大功夫,要落实落细落小。

袁亚康:以深港澳合作为重点,深圳应全方面先行先试

1月18日,深圳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出席会议的深圳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南通商会会长袁亚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独具优势并势在必行。他认为,以深港澳合作为重点,深圳应全方面先行先试,为大湾区全面融合发展提供“深圳样本”;以重大平台建设为抓手,深圳应加快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开发开放力度,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袁亚康指出,打造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首先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圳毗邻香港,深圳河是深港合作的最前沿地带。深圳河从西到东,具备口岸功能的潜在深港合作区域包括河套地区、罗湖口岸、文锦渡、莲塘/香园围口岸和沙头角,这些区域可以联动成为深圳河流域深港跨境合作经济走廊,并有机会带动周边功能区域协同发展。

袁亚康认为,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制度创新的优势明显。除此之外,深圳开放程度高,多年来深港合作不断深入取得很多经验,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合作;深圳是大湾区城市群里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经济实力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深圳是科技创新的高地等因素也是深圳能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基本条件。袁亚康信心满满地说。

吴建平:把深圳打造成全国领先的芯片产业自主创新名城

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友利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通过调研了解,发现“深圳作为全球的硬件设计和制造中心、应用中心、集散中心,却存在制造能力不足,国产芯片应用生态薄弱,高端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等问题。吴建平认为,芯片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在全球产业快速变革,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浪潮下,应把深圳打造成全国领先的芯片产业自主创新名城。

吴建平建议,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深圳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产业,围绕着形成产业体系、研发关键技术和培育应用生态,出台专门的规划和扶持的措施。同时,要整合资源,优先发展芯片产业。“在土地供给、产业资金、人才补贴、金融支持这些领域,建议政府要优先供给芯片的企业,给予最优惠的力度。”吴建平认为,要引进和培养大型芯片制造企业,并且加大现有芯片制造企业的产能,补齐深圳芯片制造能力的短板。

“深圳应聚焦优势领域集中资源实现芯片关键技术突破,同时,加强制造工艺、新型传感器和仪表元器件的开发,力争在物联网时代通过高端传感器的技术领先弯道超车。”吴建平建议说。

周晓梅:进一步改革药品招标采购机制 让市民买得到廉价药

“实行了药品‘零加成’,但是百姓的获得感却不强;一些廉价药低价药老百姓根本买不到……这些问题应该通过改革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来解决。”深圳市政协委员、福田中医院副院长周晓梅在两会上深切地对记者说。

周晓梅表示,目前,深圳市很多药品采购须通过省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医院没有议价能力,面对众多药品尤其是基本药品的大幅涨价,要么缺药断药,要么接受高价。而深圳建立的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平台(深圳GPO),目前尚处于仅一家市级采购平台试运行的探索阶段,缺乏科学规范的平台建设标准,难以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而药品“零加成”取消的原价格空间,药品生产商往往直接通过提高定价予以填补;由于缺乏廉价药生产补偿机制,疗效好、利润少的廉价药,很多药品生产企业因无利可图,不生产或不经营而造成短缺。

周晓梅建议,进一步改革深圳市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她说:“深圳应建立权责一致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借鉴上海模式,基本药品目录上的药品由医保部门统一招标采购,非药品目录的药品由医院、医联体或者主管部门采购。同时,应该尽快建立我市招标采购平台的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营造多平台良性竞争环境,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平台上参与药品采购招投标,通过带量采购和谈判议价,切实降低药价,让市民真正享受药品‘零加成’的实惠。”

为了让市民用上廉价药,周晓梅还建议,政府定期向药品生产企业或者供应商招标采购疗效好、利润低的基本药物,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谢学源: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加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今年年初,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继续将2019年确定为“城市质量提升年”,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努力在开局之年拿出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其中,深圳市委提出要“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在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上实现新突破”以及“加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在提升城市品质和整体形象上实现新突破”,引起了参加深圳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共鸣。

“去年,我所住的片区,道路就开膛破肚4次!”深圳市政协委员、三滴水书画院院长谢学源说,煤气管道、电信管道、污水管道……各种不同部门不同功能的管网轮番上场,道路重复开挖,给市民造成了出行不便,也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这说明,各个部门开工没有前瞻性,应该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一个道路开挖的标准。”

谢学源认为,预防道路开挖有两个点要关注:第一,要科学论证。到底这条路该挖还是不该挖,如果能不挖,坚决不要挖。第二,如果要挖,各个部门应该共同协调,有时候一条路需要挖,可能是电信部门挖的,可能是供水部门或是其它部门挖的,建议需要挖的部门有个联动机制,一次挖,把各方面事情都解决了,减少开挖的过程。

另一方面,谢学源表示,对于治堵,更需要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龙大和南光高速免费以来,长期堵,很多是人为的因素,交通管理部门应该针对这些人为堵车因素,加强管理和打击力度。比如严查执法,严厉打击车辆违规抢道等行为。”谢学源还指出,有些收费站是导致塞车的主要原因,有关部门能否研究撤销收费站,让拥堵的道路畅通起来?这些都需要落实好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把精细化智慧化管理落到实处。

文维: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大都市圈

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协委员、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文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如桂市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实现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要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其中,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大家都特别关注。”文维认为,要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深圳一方面要练好“内功”,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抓手,从推进全面特区一体化等方面入手,提升深圳的城市品质;另一方面,要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携手周边共建世界级大都市圈。

文维表示,深圳不仅要在特区内精耕细作,更要立足全国全省大局和区域协作谋划发展,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这个背景下,“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显得尤其关键。“这个战略也是深圳主动谋划,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路径。”

张育彪:加快深圳历史违建确权,建议简化程序、减少费用

1月19日,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七次会议龙岗代表团会场上,深圳市人大代表、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育彪针对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处理确认工作提出建议,希望能够“简化程序、减少费用”。

据了解,龙岗区现有产业类和公配类历史违建25411栋、建筑面积4279万平方米,占全市产业类和公配类历史违建面积的23%,存量违建基数大、处理难度高。1月7日,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布吉所、龙岗所分别向平湖街道山厦实业股份公司、南湾街道南岭股份有限公司、宝龙街道同乐股份公司发出三本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确认房产证。至此,龙岗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产生第一批历史违建处理确认的“房产证”,实现产业类和公配类多种类型历史违建处理确认“零”突破,为深圳市全面推进历史遗留违建处理确认工作拉开序幕。

张育彪表示,依据现有规定,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处理确认尽在办证环节就需要约80个工作日,前后要经过从街道到区级的规划、环保、水务等多部门的审批,还需要进行测绘、消防检测、地质灾害检测、房屋质量检测等环节,“我们第一批的产业用房有2200平方米、配建用房200平方,希望可以简化程序,缩短时间”。

同时,张育彪建议,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在处理确实时可以适当减少费用。他介绍,目前此过程中需进行的测绘、消防检测、地质灾害检测、房屋质量检测这四项内容,均需业主承担。张育彪举例称,“作为其中费用最高的一项,200余平方米的配件房仅进行地质灾害检测一项就耗费了5万元”,他认为,由业主承担上述费用会影响其办证的积极性,“所以我建议地质灾害检测费用应该由政府承担”。

房涛:让慈善成为企业的“资本”而不是“成本”

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房涛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她认为,公益慈善可以成为企业与当地的“粘合剂”,可以为企业带来社会影响力,可以改善企业的市场环境,可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通的助推器。

“慈善往往能四两拨千斤”,房涛表示,当企业以慈善公益的方式与当地社会组织、民众进行更贴近的互动、进行下沉式的社会服务时,会对企业竞争环境的优化起到很好的作用。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慈善活动时,钱该怎样善用呢?房涛表示,传统的慈善捐赠常常做成消耗性的给付,而现在尝试做成“影响力的投资”——将钱用在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上,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更能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在谈到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企业盈利与社会责任时,房涛认为,需要改变慈善行为的方式方法,需要扭转企业对慈善行为的思想认识。“企业的慈善行为不是得到利润后的捐赠,而应该贯穿进整个企业战略中,包括它的人力资源、原材料、品牌运营、美誉度以及供应链等。”房涛表示,支持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发展,与支持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并不矛盾。

怎样让慈善成为企业的“资本”而不是“成本”?房涛表示,企业的慈善行为不仅是得到利润后的捐赠,在社会影响力投资过程中,企业有可能获得当地政府配比的财政支持,乃至获得当地0费用出让的场域,以及公众以投资形式参与其中,基金会以担保形式介入等,实现以结果买单的有效公益。“慈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怎样执行、怎样跟进、怎样透明公开、怎样传播评估等。”房涛表示,由专门NGO机构规划执行,1000万元捐赠可以持续专注于解决当地的某一项社会问题,最后可以产生1500万—2000万的整体社会影响力评估价值。

陈宁:深圳要加大力度扶持本地人工智能企业

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宁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多方面的数据报告,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资本环境等方面来说,深圳人工智能的发展相比北京、上海,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也暴露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问题,包括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的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一些伦理和隐私问题。陈宁认为,这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他建议深圳可以一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机制进行完善,另一方面重点扶持本地的人工智能企业,特别是纯内资企业,做到信息自主、数据可控。提前布局、主动出击,才能掌握发展核心,应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挑战。

罗志威:深圳应多措并举解决非深户籍子女学位问题

新春伊始,马上又要进入新生报名期,最牵动深圳家长们的事情,莫过于学位申请,不久前,深圳多区发布的学位缺口预警再次成为焦点。对此,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信访局副局长罗志威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学位问题两会代表委员年年呼吁,不可谓力度不大,不可谓跟踪紧盯不到位,也不可谓政府不下大功夫。”罗志威认为,客观地讲目前深圳户籍学生学位基本可以保障,大多保障不了的缺口是非深户籍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享受了外来人口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必须要解决也应该要解决外来子女的学位问题。”

面对巨大的学位缺口,深圳应该怎么补?罗志威提了三点建议,一是提升学校的建设标准。“过去要求建幼儿园不能超过3层,小学不能超过4层,中学不能超过6层。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现在只能见缝插针,通过‘上天入地’和学校旧改来解决学位紧缺问题。当然,它的前提是要突破强制规范的‘天花板’,否则,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很难。”张琦表示。

另一个途径是通过城市旧改释放学校空间和面积,同时增加单位建设投入,例如将操场建在二楼或三楼。杨勤还建议将目前分散在各个区的住宿型高中集中转到深汕合作区,腾挪出来的场地用来办中小学,“这样一下子就可以解决上万个学位。”张琦表示。

张琦:推动粤港双向融合 鼓励深圳企业投资港澳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有来,而且要有往,才能将发展惠及港澳居民。”深圳市政协委员张琦在两会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不仅要打造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经济带,同时要为粤港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更要强化港澳和内地联系,将香港、澳门融入祖国发展大局,促进祖国政治社会稳定。

张琦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香港、澳门向内地输送了大量资金、先进的制度和管理经验,对深圳、广东乃至全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走到今天,内地企业应该有来有往。深圳毗邻香港,深圳企业的商业模式大多发源于香港,对接港澳的能力相对更强。目前深圳有6400余家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建设大湾区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政府应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积极投资港澳。

张琦建议,政府牵线搭桥引导和鼓励深圳企业加大对港澳的投资力度,包括明确双向融合的战略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设立合资格企业目录等。与此同时,加快对港澳投资的“放管服”改革,实行发改、商务、国资(如有)多部门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并统一审批标准、材料和时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