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江西寻乌绿色发展 争做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

阳光城市 2019-06-25 16:56:00 张天清、郑颖、王逍、肖意、方胜/文 总第264期 放大 缩小
山叠万峰,溪回百线。

处江西东南、居三省交界的寻乌,因东江源头——寻乌水而得名,境内938座高山峰峦叠翠,547条河溪流水潺潺,山水丰泽,物华天宝。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在这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

这是一片希望的热土。素有“稀土王国”“中国蜜橘之乡”“中国脐橙之乡”美誉的寻乌,一张张亮丽的名片背后,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客家民俗,是厚积薄发的后发优势。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寻乌,这片红色的热土,正以奋发昂扬之姿书写新的时代荣光。

对口支援,特区老区心连心

同饮一江水,亲如一家人。

在5月份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个以客家围屋形象为外部造型的展台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这是今年首次参展文博会的寻乌展台。

“这么大的展览面积,全是深圳方面无偿支持的。”寻乌县网宣办主任蓝玉林感激地说,通过文博会这扇窗口,很好地推介了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和文化旅游资源,“东江源头、红色橙乡”,寻乌由此走出了大山,走向深圳,走向世界。

近年来,在中宣部、深圳市大力支援帮扶下,寻乌老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南桥镇南龙村是中宣部对口帮扶的贫困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产业就业并举、危房改造和空心房拆除、环境整治等举措,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样是贫困村,古坑村如今风光秀美,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里,村民们看书、打牌、下棋,各得其乐。

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

“要抓紧、扎实推进寻乌相关扶贫项目建设,深化龙岗寻乌结对帮扶。”今年4月,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率深圳市考察团到寻乌考察,强调要配合协调省际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补偿等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好支援合作政治任务,促进寻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区域合作共赢发展。

帮扶老区,用心用情。

深圳市确定了龙岗区11个街道和4家大型国有企业,与寻乌县15个乡镇建立全面结对帮扶。特区老区互动频繁,不断推动《深圳市与寻乌县支援合作工作方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前不久,龙城街道专门派出考察团,到项山乡商量具体帮扶事宜。“他们调研得很扎实,提出的意见也非常有针对性。”项山乡党委书记凌兰妹说。

水源乡载下村村民朱谋东说:“真没想到,深圳特区也来帮我们,这日子是越过越好喽。”

社会帮扶,各界携手铸大爱

病人在3楼做完手术,需要医生和家属抬回4楼病房。

这是寻乌县妇幼保健院经常遇到的尴尬事。该院只有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没有电梯的5层楼房。然而比场地狭小、设备陈旧更令人尴尬的,是人才的缺失——全院没有一个有高级职称的医生。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伸出了橄榄枝,派出医疗专家到寻乌,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点医疗支持。

“在我们院历史上,刘主任是第一个常驻的、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寻乌县妇幼保健院院长钟巧玲激动地说。钟巧玲口中的刘主任——刘云,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是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的业务骨干,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儿保科的林志敏、乳甲科的贾文斌、妇产科的胡松婷……钟巧玲说:“他们业务强、敬业,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业务培训,很受益、很感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扶贫更要扶智。”寻乌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赖义红告诉记者,深圳市安排了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深圳第一职业学校等10所学校,与寻乌县8所学校结对子,助力当地提升教育水平。

深圳小赢科技携手马云公益基金会乡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助力澄江镇中心小学成为全国首批选定的5所乡村寄宿制试点学校之一,明年工程改造完成后,将惠及千名农村留守儿童。

对口支援,脱贫攻坚,深企在行动。

寻乌县城西南三四公里处,是文峰乡田背村、岗背村。

“在村民们大力支持、配合下,恒大幸福小镇项目已顺利完成征地流转。”田背村征地流转项目有关负责人何春生说,这是恒大集团帮扶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同步配建教育、商业等设施,配套适宜贫困户就业的产业。

“我家这次征地流转了3亩多地,每亩每年预计有千元左右的租金收入,幸福小镇建成后还会有分红。” 49岁的曹秉松对即将建成的恒大幸福小镇充满了向往。

绿色发展,打造湾区后花园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

“寻乌山川秀美、资源富集、物产丰饶、区位优越,后发优势明显。”寻乌县县长杨永飞告诉记者,寻乌坚持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统筹推进脱贫、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生态建设“七大攻坚”,争做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

如今,寻乌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济广高速由北向南贯穿全县,寻全高速打通了东西向出省的通道,省里正在计划建设寻乌至龙川的高速公路,寻乌南下广东又多了一条捷径。不仅如此,鹰瑞梅铁路已开工建设,从寻乌可以乘着火车抵达广深港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以及福州、厦门。寻乌将成为对接粤闽的前沿阵地,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寻乌拥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南桥镇,涉及10个行政村4万亩的东江源田园综合体一眼望不到边,现代化的蔬菜大棚里结满了苦瓜、丝瓜、辣椒。

“我们这里生产的蔬菜主要供赣州市和广东省,刚从地头上摘下来,就被客商拉走了。寻乌苦瓜是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南桥镇党委书记刘艳萍自豪地说。

绿色发展给寻乌的生态旅游、生态种植养殖、生态工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走进留车镇雁洋村的石崆寨景区,丹霞地貌,风景独特。前几年,原本从事汽车销售的邝林看准了寻乌良好的生态,转行从事旅游。邝林说:“来石崆寨玩的人越来越多,仅今年五一假期,包括来自广东、香港在内的游客就多达5万人,发展旅游大有可为。”

斗晏水库所在的龙廷乡关闭养猪场后,转型发展油茶、白茶种植,销路看涨。“我们生产的茶油7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每年产量达30万斤,如果有人来投资,肯定赚钱。”龙廷乡党委书记邝仲为乡里的油茶产业当起了推销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革命老区寻乌这片红色热土上万木常青,绿色崛起,正当其时!

记者手记:新家园新生活

在寻乌县城学习社区,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等着乔迁的人们,时不时去看看新家建得怎么样。这里,即将成为那些为保护东江源头整体搬迁村民们的新家园。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生活,寻乌在生态移民小区附近配套建设了学校、汽车站、超市、幼儿园等公共设施,还对移民进行实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让他们从农民变成市民。

新家园、新生活,不仅是对舍小顾大、弃私为公的生态移民们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33万寻乌人的真实写照。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之下,寻乌加速发展、绿色崛起,呈现出日益蓬勃的崭新面貌;勤劳淳朴的寻乌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换来的是脱贫奔小康的崭新生活。

连续5天的采访,我们见证了东江源头的壮丽和神奇,理解了寻乌人为保护东江源所做的牺牲和付出,也感受了寻乌绿色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可以说,寻乌的新家园、新生活才刚刚开始,前途不可限量。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衷心地祝愿东江源头寻乌明天更美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